您现在:首页 > 他山之石
重庆市高度关注贫困地区留守流动儿童
来源:本网 日期:2015-05-12 17:43:24

  4月24日,重庆市政府召开妇女儿童工作(扩大)会,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要高度关注贫困地区留守流动儿童,努力解决好边远地区儿童民生保障相对薄弱的问题。要充实和完善涉及儿童方面的立法,根据儿童事业发展现状,提出新的立法项目,从源头保障留守流动儿童合法权益。
  自2011年以来,为关爱留守流动儿童,重庆市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搭建起了全社会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平台。作为关爱重庆留守流动儿童的一支重要力量,重庆市妇联更是将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作为参与社会治理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各级妇联组织依托村社区广泛建立了儿童之家,大力实施家庭教育、心理关怀、扶危助困,努力推动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各项政策措施落地,不断优化留守流动儿童成长环境。
儿童之家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4月19日一大早,南岸区海新街社区妇女儿童之家便打开了大门,几十名孩子陆续来到这里,参加舞蹈和绘画培训。海新街社区内的海棠溪小学是南岸区第一批设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除了周末课堂,周一至周五放学后,妇女儿童之家还有爱心爸妈为孩子们辅导作业。今年,作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示范试点区,南岸区妇联还将在有条件的社区全面推广4∶30课堂,让更多留守流动儿童受益。
  几年来,依托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重庆市各级妇联指导创建“留守儿童之家”等服务机构5281个。儿童之家配置亲情电话、视频聊天设备,购置少儿图书、体育活动器材等,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安全可靠、管理有序的校外活动场所。在广泛建设儿童之家后,基层妇联积极推动儿童“家园”成为“乐园”。在铜梁县高楼镇盘石村,曾有孩子3年没见过外出务工的父母,性格十分孤僻,在村留守儿童之家建成后,开展了给父母一封信、留守集体过生日等活动,让孩子们活跃了起来,性格也逐渐变得开朗。
家庭教育服务百万基层群众
  2011年,作为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重要载体,重庆市妇联创办了“重庆市家庭教育流动学校”,各级妇联组建了市、区县、街镇、村社四级讲师团宣讲队伍2124支,组织宣讲人员1.5万余人,配发“家庭教育流动学校”工作专用车20辆,移动教学设备100台,深入村社院坝、田间地头、公租房小区、市民纳凉点,开展家庭教育巡回指导、流动宣传、送课上门。记者从重庆市妇联了解到,仅2014年,就举办家庭教育讲座2.4万余场,培训监护人137.5万余人次,确保每个村、社区每年不少于2次家教宣讲及活动。
  在通过家教讲师走进基层开展家庭教育的同时,重庆市妇联还创新运用电视、网络、口袋书的形式拓展家教传播渠道。在重庆电视台开辟了“家庭·未来·中国梦——重庆家庭教育讲堂”电视专题节目,打造并滚动播放十堂家教精品课,通过手机短信向家长传播家庭教育知识;重庆市妇联还联合市教委、市文化委员会,以“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为主题组织开展了2014年重庆市家庭教育情景剧视频大赛,活动征集到的45部作品在网络进行了三个月展播;免费编发《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儿童性健康教育绘本》等口袋书15.5万册。
关爱平台让留守儿童长受惠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重庆市妇联逐步搭建起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平台,促进多项惠及留守流动儿童的政策、项目落地实施。全市妇联加强调研,推动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通知》5个专项文件。推动留守妇女儿童发展重点问题纳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推动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解决留守儿童发展热点难点问题。
  与留守流动儿童相关的法律保护机制也日益完善,《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明确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多项保护措施,《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也纳入未来五年立法规划,今年2月,该《条例》正式被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列为2015年立法预备项目。
  在优化留守流动儿童成长环境中,重庆市妇联着重强化家庭教育功能、政府促进功能及社会支持功能。 重庆市妇联主席丁中平表示,目前市妇联还正逐步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打造优质家教产品;探索当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恰当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的救助和劝告惩戒措施;探索将家庭教育纳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重庆全市妇联还动员社会力量,成立了由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为骨干的队伍,为留守流动儿童送去心理关爱。对7475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父母外出打工常年未归的农村留守儿童,各级妇联征集“爱心父母”对他们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让社会的关心、关爱围绕在他们身边。(来源:中国妇女报)

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04965号

地址:广州市中山一路梅花村3号 邮编 :51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