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首页 > 要闻 > 2016年
韶关市用“小财政”办“大教育”
来源:本网 日期:2016-02-15 19:02:27

  近5年来,韶关市借助创建教育强市的“东风”,将稳定、提升、补充师资和实现教育信息化这两件事作为突破口,以年财政收入不足80亿元的“小财政”,不惜“砸锅卖铁”,先后投入33亿元办“大教育”。其中,投入21亿多元新建、改扩建30多所学校。2014年8月,韶关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全市教育发展水平优于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整体水平位居粤东西北地区前列。
  早在省出台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政策之前,韶关各地就出台了一系列奖教奖学和优待教师的政策,如曲江区从2008年起每年区财政安排72万元,对1200多名乡村教师每年给予300—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2011年起奖金总额达到每年140万元。韶关全市每年坚持积极补充新教师约500人,特别是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教师,其中60%以上到农村学校任教,有效改善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此外,韶关还以教育信息化工程为突破口,推动学校快速发展。2015年秋季,韶关市安排了义务教育阶段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57805人就读,其中54048人全部安排进入公办学校免费就读,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总数的93.50%。在2015年全市普通高中秋季招生中,共有647名考生符合普通高中录取相关条件,享受了与本市户籍考生同等录取的待遇。
  如今的韶关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师资队伍得到提升,城乡教育进一步均衡。站在教育创强的新起点上,结合“十三五”规划新要求,未来5—10年,韶关将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化政府主体责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巩固创强成果,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努力把韶关建设成为在同类地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现代化先进市。(韶关市妇儿工委办供稿)

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04965号

地址:广州市中山一路梅花村3号 邮编 :51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