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2》发布,报告显示,农村教育薄弱状况依旧突出,但整体上看——农村教育发展走势良好。报告围绕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农村教育发展目标开展研究工作,结合国家统计数据和课题组对17个省份开展的专题调研数据,回应了2012年度的农村教育热点问题。该报告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发布。
学前教育城镇化趋向明显
报告显示,学前教育规模迅速扩大。2011年,全国幼儿园数增加了1.6万所,比上年增加10.86%;全国幼儿园专任教师数增加了17万人,比上年增长14.98%;2011年我国幼儿实际在园人数达到3424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2.3%。其中,学前教育城镇化趋向明显。幼儿园布局进一步向城镇集中,生源也进一步向城镇聚集。
农村义务教育各项政策实质性推进
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进展方面有实质性推进。例如,2012年,国家建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公布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针对留守儿童等问题,出台实施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针对盲目撤并学校行为,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校均规模和班额均呈下降趋势。2012年继续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中西部22个省699个试点县的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
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素质全面提升。2011年和2012年我国共毕业免费师范生2.18万人,其中91.5%的学生到中西部中小学任教。2012年,村屯学校30岁以下年轻教师所占比例达34.3%。农村教师第一学历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3年,最高学历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15年,教师主体学历实现了由“中专”向“本科”的战略提升,但城市教师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农村教师。
义务教育经费继续向农村倾斜。中西部地区约133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获得资助,特岗教师中央财政工资性补助标准西部达到年人均2.7万元、中部达到2.4万元。农村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国28个省份相继出台了异地高考政策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课题组发现,异地升学制度改革获得巨大突破。2012年,全国有28个省份相继出台了异地高考政策。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得以稳步发展。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和评价标准进入探索性改革阶段。例如,浙江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由原来的19.4%提高到33.3%,课程设置的自主权交给了学校。
中职免学费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
报告还显示,农村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自2012年秋季学期起,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由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扩大到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调整为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六盘山区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西藏及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全部纳入享受助学金范围。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