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报告显示我国流动人口多半为“八零后”。新生代流动人口更加注重体面就业和发展机会,逐步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由务工经商为主向多元化转变,其进入城市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收入;流动方式由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流动形态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最近3年没有更换过工作的比例超过六成。
与上一代相比,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外出年龄更轻,流动距离更长,流动原因更趋多元,也更青睐大城市。他们在20岁之前就已经外出的比例达到75%,在有意愿落户城市的新生代流动人口中超过七成希望落户大城市。
我国新生代流动人口处于青春期、婚育期,他们特殊的保健需求和健康问题值得关注。新生代流动人口婚前同居、婚前怀孕、生殖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在孕产期保健、儿童健康管理、预防接种等方面,流动孕产妇和儿童是应当关注和关心的重点人群。近年来,流动育龄妇女数量和比重在不断增加,流动育龄妇女在户籍地以外生育的比例逐年提高,2012年已孕妇女选择在现居住地分娩的比例已接近70%。这些都对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生代流动人口面临婚恋生活和自身发展等方面的多重困难,容易心理失衡、情感孤独。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
流动人口年富力强,健康风险意识较为缺乏,健康问题往往被个人、企业和社会所忽视,实际上存有较大隐患。流动人口疾病谱以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为主。相对于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是这类疾病的脆弱群体。流动人口职业健康保护仍未得到很好解决,出现工伤及职业病的风险较大。
据悉,下一步,国家卫生计生委将落实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对流动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的宣传。
(来源: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