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

您现在:首页 > 工作动态 > 2008年
东莞市沙田镇80多名村妇成“上班族”
来源:本网 日期:2013-10-25 16:47:13

  东莞市沙田镇采取有效措施,大力促进农村妇女就业。据悉,该镇自去年成立的首个本地人车间目前已吸收了80多名本地户籍妇女,使她们远离麻将,成为“上班族”。 
  近年来,一家家工厂在沙田拔地而起,赋闲的农民妇女却越来越多,如何安排这些妇女再就业成了村委会的一块心病。经过协商,2007年,首批20多名40-50岁的大泥村中年妇女成为了哥斯达公司的第一批本地员工。经过培训,这些年纪不小的阿姨们顺利上岗。
  这些本地妇女原本是家庭主妇,按照工厂作息时间,中午12点下班后她们就不能为家里人煮饭,晚上家里活也不少,很难留在厂里加班。而沙田本地风俗浓厚,这些妇女是家族嫁娶、亲戚生日等活动的主力,请假和要求提前下班的事情屡屡发生。
  工厂随后重新制定管理方法和调整作息时间,将作息时间调整为上午11:30下班,下午提早到13:30上班;将加班制度改成弹性加班,如个别可以加班的可以向主管提出,主管安排其进行工作,加班工资另算。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本地妇女员工的顾虑消除。慢慢地,工厂里的本地妇女越来越多,在这个只有200多名员工的工厂里面,一度高达80多名。
  今年50岁的王姨是大泥金玉村人,自从农田征收后,她的工作从田间走上了麻将桌。在村劳动服务站的帮助下,王姨于今年初进入该车间,成为本地人车间的一名工人。“虽然赚的钱不是很多,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毕竟我们年纪那么大了。自从进厂以后,我就离开了麻将台,去掉了那些不良习惯,现在,我每天晚上到广场跟一帮同事跳舞,身体也好了。是工作改变了我!”
  工厂负责人表示:“她们家在这里,吃的、住的都在自己家里,减轻企业的负担,而且工作稳定,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招到这样一部分人,对工厂有很大帮助。”
  “村民车间”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工厂也能招到一批稳定的普工,使劳资双方达到互利双赢。(东莞市妇儿工委办)

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04965号

地址:广州市中山一路梅花村3号 邮编 :51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