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青少年上网问题的报道刊登后,引起了“网上网下”的密切关注。连日来,不少读者纷纷通过打电话或上网发帖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看法,“堵不如疏、关键在于引导、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等呼声成为主流意见。
学校应当掌握网络教育主动权
汕头市政府门户网站“参政大厅”的网友小雨建议:学生是学校教育对象,面对复杂的网络世界,学校应当掌握网络教育主动权。学生在网络上接触到有害信息的危险,就像汽车可能出车祸的危险一样,我们并没有因为可能出车祸而不使用汽车,或不发展汽车工业。因此,我们一是不能拒绝学生接触网络,而应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增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二是要引导青少年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网络观。网络是一种工具,工具的好坏取决于用途,用途的好坏取决于使用它的人。对于求知上进的人,网络是学习的利器,为你发掘无尽的知识宝藏;对于消极堕落的人,它是诱使人沉湎于游戏、虚无、情色的“精神鸦片”。因此,在积极倡导建设“绿色网络”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网络观,形成对信息的判断力和防范力是至关重要的。三是学校组织开展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加强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整合能力,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使用实效,是学校掌握网络教育主动权的关键。
市政协委员、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处负责人赵坤明副教授认为,为了引导青少年正确上网,授课老师应该在教授基本技能知识之外,加强对操作信息技术方面的品德教育,让学生避免沉浸在单纯的网络娱乐游戏中,使他们把上网和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从学习中去获取乐趣。另一方面,对于网络内容中的不良信息,应该通过从技术手段上加强监控,从源头上杜绝其传播,家长也要对孩子的上网时间进行控制,防止上网时间过长,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业。
孩子家长应做“E”时代父母
从事网络业的清华万博汕头培训中心陈总经理看到报道后给记者打来了电话,他认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要使青少年与其完全隔绝是不可能,也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因此,“堵”不如“疏”。而要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家庭十分关键。他指出,现在还有不少父母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一窍不通,很难对孩子上网进行监控和指导。新时代的父母应该成为“E”时代父母,具备基础的计算机知识,懂得如何进行收发邮件、网络搜索等。这样,对孩子上什么网站,和什么人网上交友,会不会接触有害的网络信息,什么游戏容易令人沉迷,父母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广东省少儿心理卫生协会常委、汕大医学院心理学副教授赖小林表示,对未成年人上网成“瘾”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学校、家庭、社区等必须共同构筑“防洪”大堤,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善用其好的一面。她举例说,在日本一些城市的社区,已经通过安装专用软件对网络不良信息进行控制,一旦发现还可以进行跟踪,这为实现家庭计算机健康上网提供了条件。
引导文明上网风是全社会的责任
引导教育未成年人文明上网、远离网吧,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这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早在今年寒假前,市教育部门就向各区县教育局、各中等职业学校、市直属各学校发出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远离网吧、文明上网教育,全面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的紧急通知》,接到通知后,各中小学校纷纷行动起来,除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网吧”专项整治工作外,还给同学们上法制教育课,并指派教师对学生上网进行指导,教育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上网学习、娱乐时,不登录、不浏览未成年人不宜的网站,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危害。同时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定期组织排查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了解无故旷课生的行踪,掌握学生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对少数违规进入网吧、荒废学业,甚至沉湎网吧的学生,在网上有违规和不道德行为的学生加强教育引导,并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共同做好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