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

您现在:首页 > 工作动态 > 2005年
网络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来源:本网 日期:2013-10-25 23:35:37

  变幻莫测、魅力无穷的网络究竟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是引领他们进入知识与讯息的宝库,还是带着他们走向充斥暴力与色情的垃圾场?记者就此采访了心理学家、政协委员、市民等社会各界人士,倾听他们对未成年人上网利与弊的种种看法。 
  心理专家:沉迷网络让孩子丧失自我 
  广东省少儿心理卫生协会常委、汕大医学院心理学副教授赖小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网络游戏已经成为悬在孩子头上的一把“利剑”。由于孩子缺少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上网成“瘾”后会受到很大的伤害。“孩子的成长阶段,是建立自我角色的一个过程,需要和真实社会、真实的人打交道,沉迷网络中的虚拟世界,容易使他们丧失自我,迷失自己,失去适应真实社会的能力。”赖小林指出,孩子缺乏自控能力,一旦上网成“瘾”,很难“戒除”。上网占用了孩子的大量时间,影响学习;网上各种暴力、色情的游戏或信息传播,严重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有的孩子为了上网而盗窃金钱、模仿网上暴力游戏违法犯罪;有的网络游戏开展虚拟物件的买卖交易,使孩子觉得玩游戏可以挣到钱,更加乐此不疲,造成恶性循环。 
  医生:网络游戏会让孩子患上“游戏脑” 
  汕大一附院的医生则从生理角度指出,孩子过长时间上网玩游戏可能患上“网络或游戏成瘾症”,即“游戏脑”,属于“冲动控制障碍”,轻者精神依赖,不上网就焦虑、烦躁,坐立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重者与毒品成瘾相似,完全被游戏和网络控制,难以摆脱,整个人变得不可理喻,没有自尊。由于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常常有植物神经紊乱,内分泌失衡,可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等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政协委员:网络具有积极的一面 
  去年8月,市政协委员对我市网吧管理情况进行专题视察,委员们对我市网吧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近日,记者就青少年上网问题再次采访了参加视察的市政协委员、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处负责人赵坤明副教授。赵坤明表示,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信息技术,具有积极的一面。现在,新一代的青少年通过网络浏览新闻,获知各种信息,可以活跃他们的思维,扩大知识面。我市实行新课程改革后,从小学开始已经设立了信息技术的必修课。近几年来,信息教育也已在我市普及,各中小学校全部实现了“校校通”,可见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少不了网络的辅助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 
  家长和老师:上网成瘾直接影响学习 
  “我的孩子日夜沉迷网络,无心向学,我们做家长的忧心如焚,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不少家长因为孩子上网成瘾而发出了这样的呼声和求助。市民吴女士近日向本报记者打来电话,呼吁社会应重视未成年人上网问题。据吴女士介绍,正在读初三的孩子本来功课在班上名列前茅,但自从去年暑假开始沉迷网络,孩子喜欢与网友聊天,现在更沉迷一种射击厮杀的对战游戏,上网时间越来越长。吴女士不许孩子在家中上网后,小孩时常流连网吧,成绩直线下降。屡教不听,家人十分担忧。一些老师也反映,班里个别醉心网络的同学总会在上课时出现走神发呆的现象,做作文时甚至会用上一些不知所云的网络用语,对正常的学习有较大影响。

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04965号

地址:广州市中山一路梅花村3号 邮编 :51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