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15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单亲特困母亲家庭的儿童心脏病患者,来到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体检,今天,他们将接受手术治疗,彻底摆脱折磨多年的病魔。广东省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心脏病儿救助活动自此展开,今后每年重点救助30~50名心脏病患儿。
两岁女病童不知慈母心
小琪是这批孩子中年纪最小的,今年才两岁。记者采访时,不谙世事的她正在母亲怀里酣睡,既不知心脏病的恐怖,也不懂即将获得治疗的欣喜。
母亲盘大姐是一个年轻的瑶族农村妇女,乳源县游溪镇人。诗琪4个月时就被查出了患有室间隔缺损心脏病,咳嗽哭泣等小事都会让她喘不过气来,随时有窒息的危险,并且引发了肺炎。“有好几次她哭得厉害忽然就哭不出了,脸色发白,小嘴一张一张的,把我吓死了。”盘大姐心有余悸地告诉记者。医生说这个病症需要手术费用5万元,而盘彩花每月只有300元工资。她只能选择打针吃药等保守治疗。
“没办法啊,如果没有这个活动,我们也只能这样过一天是一天了……”说到女儿可能即将进行手术时,本来还沉浸在艰难往事中的她脸上又渐渐展露了笑容,“希望这次真的可以让我女儿健健康康回去!”
13岁患者身高不到一米五
这个孩子真的有13岁吗?这是许多人看到阿锋时发出的惊叹。的确,这个孩子看上去身高不到一米五,又黄又干又瘦,两只大耳朵与他尖瘦的脸庞显得不协调,“都是先天性心脏病和小时候的肺结核把他给害的!”姑母陈女士告诉记者。
阿锋是清新县龙颈镇人,他还是7个月大的婴儿时,被亲生父母遗弃在保健院,是白婆婆收养了他。9岁时,学校体检发现了他有先天性心脏病。白婆婆仅靠着养几只猪卖钱和女儿的接济,根本不够支付这将近5万元昂贵的手术费。
首个康复病童前来复诊
这群孩子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孩子,那就是6岁的冯德明。他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怯怯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而是围着B超室称体重的仪器上蹿下跳,她的母亲也不像其他母亲那样忧心忡忡,她望着儿子,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原来小德明并不是来接受治疗的,而是来复诊的,幸运的他早在今年4月份已经做了心脏手术,成为广东首个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子女心脏病救治活动的受惠者。
每年将救助30-50人
据了解,该救助活动由广东省妇联、省儿童福利会、省人民医院联合举办,省内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单亲特困母亲家庭的子女患有心脏病的,可申请救助。该项目自“六一”当天启动,今后将每年重点救治30~50名心脏病患儿。
省人医有关专家介绍,在儿童多种疾病中,儿童心脏病的治愈率较高,需要4万元左右就可以挽救一个病儿的生命,并可得到根治。本活动的救助办法是自筹一点、社会帮助一点、医院减免一点。启动仪式后,省人民医院将对这首批15名单亲特困母亲家庭的心脏病患儿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