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妇儿工委公开发布中英文版《深圳市儿童友好型社区、学校、图书馆、医院、公园建设指引(试行)》《深圳市儿童友好出行系统建设指引(试行)》《深圳市母婴室建设标准指引(试行)》七大领域建设指引。其中,社区、学校、图书馆、医院、母婴室5个领域指引已试行一年。除母婴室外,其他6个领域的指引均为全国首创。
据悉,七大领域建设指引的发布是深圳继2018年在国内率先发布《深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2018-2035年)》和《行动计划(2018~2020年)》纲领性文件基础上,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又一新成果。
深圳自2016年起提出建设中国第一个儿童友好型城市目标,倡导“从一米高度看城市”的理念,积极创新,勇于实践。由市妇儿工委统筹协调,广泛发动各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先后开展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需求、公共场所母婴室状况、儿童参与状况等专题调研,选取与儿童生存和发展紧密相关的社区、学校、图书馆、医院、公园、安全出行、母婴室等领域开展试点,编制全市多家试点单位儿童友好建设规划,推动出台七大领域儿童友好建设指引,复制推广试点单位经验,推动全域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截至目前,全市涉及除母婴室外6个领域的儿童友好试点达100多个。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市已建成母婴室542间,2020年底将再新增400间,实现公共场所母婴室全覆盖。(深圳市妇儿工委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