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梅州市妇联从阵地、资源、人才三方面发挥枢纽功能,拓展社会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搭建平台,凝聚作用。妇女组织积极嵌入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为妇女儿童及家庭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在市县级层面,成立了市关爱妇女儿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培育孵化了梅州市嘉乐福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梅州市客都社工服务中心、梅州市爱心天使义工协会等15家社会组织,与10多家社工机构长期合作,凝聚了30多家社会组织。兴宁、五华、大埔也建立了关爱妇女儿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和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初步建立了集培育、共享、展示三大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组织服务基地,打造了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和专业服务水平的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在村居层面,全市2236个村(社区)两委中均有1名以上女委员,每个村、社区都建立了“妇女之家”;全市创建儿童友好示范社区27个,带动村(社区)进行儿童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在两新组织层面,建立妇女组织990个,组建率达81%。成立梅州市社会组织妇女工作委员会,加强对全市性行业协会、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及无业务主管单位社会组织妇女工作的指导,有效激活社会组织作用,使妇联服务更好地覆盖到两新组织女工。
二是承接项目,链接资源。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筹集资源推动难点热点工作的解决,推动工作常态化。针对妇女健康难点问题,推出妇女“两癌”检查项目,3年免费服务妇女15万人;实施单亲特困母亲“四援助”项目,筹集资金684万元帮助贫困妇女家庭发展生产785户、疾病救治157人、“两癌”筛查13.4万人次;实施“春风送岗位”项目,带动3万妇女群众就业创业;争取省拨维权项目经费240万元,成功实施两期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项目;未成年人校外活动项目获中央彩票公益金94万元,服务未成年人7300多人。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项目,探索出“驻校社工服务”模式,服务留守儿童超过700人。发动社会组织参加省妇联“集思公益幸福广东”支持妇女计划,激发社会组织设计服务项目参与项目资金竞标,有效提高了服务的多元性,带动了一批企业、社会资金投入。我市23个社会组织的37个项目获选,获助资金达395万元,占全省资助总额的24.69%,第二期占45%。其中,梅州市女美术家协会《艺术下乡,为家庭主妇送美》项目获得民政部30万元的后续购买服务,梅江区民办学前教育协会《关注幼儿教育之幼师培训计划》项目获得梅江区教育局10万元的项目资助。广泛链接社会慈善资源,开展“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大联盟”等助学、助困、疾病救治行动。近年来共筹集善款1728万元,招募“爱心父母”及“爱心集体”结对帮扶困境儿童3.5万人次,发放“母亲邮包”和“母亲爱心包”2900个,“壹基金温暖包”300个,使贫困妇女家庭广泛受益。
三是拓展队伍,提升素质。通过完善“妇工+社工+义工”联动的工作队伍,破解妇联人手不足的难题,延伸工作手臂。强化妇女工作者的引领能力。面向县镇村三级妇联干部、“妇女之家”和儿童友好社区负责人,开展妇联业务、项目运作、社会工作、家庭教育、婚姻心理等各类培训,增强妇工的工作能力和在“三工”队伍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培育社工和社会组织领袖。市妇联用事业编特招社工2名,购买专职社工9名,聘用社工督导2名。制定政策鼓励报名参加社会工作者专业资格考试,目前市妇联系统干部职工2人考取中级社工资格证、5人考取初级社工资格证。通过社会组织领袖培训班、承接项目交流培训班等,培训40多名社会组织领袖骨干。加强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成立巾帼爱心、巾帼维权、巾帼健身、巾帼家教、巾帼医疗等多个志愿者服务队伍,组织巾帼志愿者骨干培训班,广泛发挥2000多名巾帼志愿者的重要作用。(梅州市妇儿工委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