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

您现在:首页 > 地方动态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关切妇女需求变“被动回应”为“主动发掘”
来源:本网 日期:2015-01-29 23:26:12

 

伦教熹涌三八六一妇儿促进会开展“我是‘煮’角”——妇女儿童烹饪点心培训

陈村镇大都妇女儿童之家开展“穿针引线”——布艺培训班

编者按

妇联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中如何有效发挥作用?如何更好地服务妇女群众?广东顺德妇联开展的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的新探索,是对这两大疑问的又一正解。

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引导动员基层妇女组织注册成立社会组织,参与政府和社会项目的竞争;建立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确保社会组织在制度的框架下运行;将品牌活动打包成项目,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竞争承接,提升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妇女工作带来新变化,变“被动回应妇女需求”为“主动发掘妇女需求”。

顺德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值得学习和推广。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妇联通过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总部、孵化培育妇女儿童社会组织,动员基层妇女组织和广大妇女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效拓展了妇联组织在妇女群众中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服务覆盖。日前,本报记者进入顺德区进行了实地调查。

村级妇女之家活动经费:从不足1万元增加至20余万元

在顺德区伦教街道熹涌村妇女之家,熹涌村党支部委员、妇代会主任吴少芬告诉记者,“我们在区、街道妇联指导下注册成立社会组织后,参与政府和社会项目的竞争,总共申请的妇女儿童项目总经费超过20万元,这是我做梦也未曾想到的,虽然这些经费都要按照有关规定专款专用,工作得很辛苦,但是一班姐妹做得很开心,既服务到本村的妇女儿童,姐妹们又提升了素质。”

熹涌村妇女儿童工作的这些新进展,得益于顺德区妇联近年来开展的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的新探索。

“我们抓住了机会,在上级妇联的指导下,我们妇女之家成立‘熹涌村三八六一妇儿促进会’,并于2012年6月28日正式登记注册成为社会组织。”吴少芬告诉记者,她是妇女之家负责人,同时也是促进会的法定代表人。

与熹涌村妇女之家一样,伦教街道妇联也在顺德区妇联孵化中心的培育孵化下,注册成立社会组织“伦教街道和谐家庭联谊会”,积极参与社会竞争,申请到政府、妇联以及其他组织资金支持超过30万元,围绕帮扶单亲困难母亲家庭、家庭教育、妇女儿童素质提升等问题开展服务工作。“在此基础上,还打造了顺德首个镇街级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还聘请了两名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伦教街道妇联常务副主席高少娟告诉记者。

顺德区妇联:已孵化培育34家社会组织

经过3年多的努力,类似熹涌村三八六一妇儿促进会、伦教街道和谐家庭联谊会的妇女儿童社会组织如今已颇具规模,无论是容桂街道海尾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勒流街道龙眼村妇女儿童之家,还是北滘镇北滘社区和槎涌社区妇女儿童之家、陈村镇锦龙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均安镇南沙社区三八六一妇儿促进会等都成为示范点,争取了广泛的项目支持。

“截至2014年年底,区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总部共联结培育社会组织335个,已注册登记的34家,其中区级1家、镇街级7家、村居级26家。”顺德区妇联主席何倩馨告诉记者。

当然,打造妇女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想法,刚开始并非所有人都持支持意见,一些领导担心,如果不能够有效监管,就可能出现培育、孵化的组织“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情况,甚至还会对妇联组织的声誉造成影响。

为此,顺德区妇联成立了领导小组,领导、统筹枢纽型组织工作,在民政等部门的协助下,建立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注册顺利推进的同时,确保社会组织在制度的框架下运行,防止出现走偏等情况。

“我们在确定是否培育、孵化前,主要通过考察重点、把好三关”,区妇联副主席何宝英介绍说,“重点考察是否有一支队员众多、凝聚力强的健身队伍、是否按省示范妇女之家配置硬件等内容,‘三关’是把好资金来源关、章程审查关和选举过程监督关。”

为了稳妥起见,顺德区妇联采用试点先行的方式,集中资源支持基础条件相对成熟的组织先行尝试,探索出较完善的运行机制后再逐步推广。

促进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在竞争中不断成长壮大

为了鼓励社会组织在社会竞争中不断提升综合实力,顺德区妇联将四大品牌活动打包成项目,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竞争承接。“妇联将维权站项目以购买服务的形式交给社会组织承办,而家庭教育、欢乐家庭村居行等四大品牌活动已交由妇联枢纽的社会组织承接达4年。”

通过多次的竞争锻炼,妇联枢纽下的社会组织骨干在项目策划、运营等方面能力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提升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区妇联带领枢纽的社会组织参加竞争由广东省政府和李嘉诚基金共同举办的“集思公益 幸福广东”支持妇女计划,两年来在2000多个申报项目中,顺德区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共有27个项目成功入选,总获资167万元,累计受惠人数达6万多人次。

实现妇联组织“从有求必应到一呼百应的跨越”

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建设,推动妇女从自助、互助到助人的提升,推动妇联组织团结凝聚群众能力的提升,使妇女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妇女干部在换届选举中的支持率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党委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有效领导。

对于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带来的妇女工作新变化,何倩馨认为可以用“从有求必应到一呼百应的跨越”来形容,因为这是变“被动回应妇女需求”为“主动发掘妇女需求”。通过妇联枢纽的社会组织,可以发掘不同妇女儿童群体的多元化需求,主动争取政府、妇联和其他社会支持,可以说是“打通了服务妇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顺德模式”获得社会各界积极肯定

顺德区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工作,也获得了党委政府、妇联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早在2012年,广东省委领导考察了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总部,充分肯定了妇联枢纽型组织建设工作,认为顺德妇联“形成了一个以活动促和谐,以组建健身队增强凝聚力、培育妇女领袖,以‘妇女之家’建设争取资源,以社团登记规范管理,引领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妇女自治的‘顺德模式’”。

顺德区妇联也是广东省妇联确定的枢纽型组织建设首个试点单位,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原省妇联主席温兰子,省妇联主席阎静萍分别到顺德调研时,充分肯定了顺德创新打造的“一会两中心一基地”平台及“顺德妇联制造”社会组织培育新模式。

一直参与并指导顺德枢纽型组织建设的原广州市委党校葛彬教授表示:“顺德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构建,提升了妇联的影响力,培育了草根妇女领袖,获得了政府和社会的资源,实实在在服务了妇女群众,对稳定基层社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是一种值得研究和推广的社会管理创新模式。”(顺德区妇儿工委办公室供稿)

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04965号

地址:广州市中山一路梅花村3号 邮编 :51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