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3天的广东省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完成各项议程,于11月12日圆满闭幕。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们围绕这次大会报告主题——“凝聚职工力量,突出维权主业”展开热烈讨论。“广东工会发出了‘维权’最强音,对‘维权’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受访代表纷纷认为,广东作为全国工会大省(基层工会组织数、会员人数均居第一),当前面临的压力与挑战较大。“凝聚职工力量,突出维权主业”这一主题十分契合当前实际,既回应了职工群众的热切期盼,也体现了工会的本质属性,即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核心责任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只有切实有效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会才能真正赢得职工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推动企业民主建会是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深刻转型期,同时职工队伍结构和他们的利益诉求也在发生变化,这给工会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与职工人数最多的省份,所碰到的问题更早,面临的挑战也更大。
深圳市总工会副主席王同信代表认为,面对广大职工特别是新生代职工强烈的维权诉求,广东工会所提出的“凝聚职工力量,突出维权主业”是对这种诉求的及时回应,并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这个主题突出了我们工会的核心责任,要求我们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地服务于职工的核心利益,包括职工的就业权、收入分配、劳动安全,等等。”
“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要抓好民主建会,有效地把职工组织起来。”王同信说,工会的核心工作是代表职工与企业建立对话、协商、合作机制,而它的前提是工会组织具有一定活力,而活力又来自工人的充分参与和组织,“这个关系是环环相扣,而核心是工人的有效组织”。
省工会十二大以来,广东各级工会组织把创建“职工之家”、开展“双亮”活动作为重要载体,把民主建会作为关键环节,全面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目前,全省共有5000多家企业进行民主直选工会主席,拥有1300名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
王同信表示,深圳市总工会近年来在力推的企业民主建会以及省工会十三大报告所提到的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均是工会组织突出维权主业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工作。
推动企业广泛开展民主建会是当前广东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黄业斌在省工会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工会和工会主席民主选举,落实《广东省企业工会民主选举实施办法》,重点抓好新建企业工会、到期换届企业工会和发生重大劳资纠纷企业工会的民主选举。
落实工会会员权利是关键
广东是外来工人数最多的省份,近年来所面临的劳资关系变化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给工会工作带来很大挑战。多个案例显示,越是民主建会和民主管理开展得早、开展得充分的企业,劳资矛盾更容易调解、劳资关系也更和谐。
2010年曾发生过停工事件,但此后每年的工资集体协商都能顺利开展,电装(广州南沙)有限公司每年的薪资变化现已成为南沙地区汽配行业的风向标。这得益于该公司有一个给力的工会。公司工会主席康智勇代表便是由公司工会委员一票一票选举出来的,他本人有十分深厚的群众基础,在他的带领下,工会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使他们慢慢赢得职工的信任和支持。“工会信箱塞得满满的,大家有事情首先想到来找工会。”康智勇说。
同样发生过停工,后因成功推动民主建会和民主管理,其做法成为工会界知名的“理光经验”,这个企业就是理光(深圳)工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工会主席钱家良代表谈及这次大会时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省工会十三大要求工会突出维权主业,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关键是要落实好工会会员的权利,如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只有确保他们享有这些权利,他们才会积极地参与工会组织,支持和拥护工会组织。”
钱家良认为,企业工会作为连接职工与资方的纽带,首先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协商机制。据他介绍,在理光工会,不仅建立了这样一个多层面的对话机制,而且正在有效地发挥作用。工会与公司高层建立了定期交流制度,每季度一次,向资方反馈员工对公司管理的意见和改善方案。且每次日方董事长(兼总经理)和副总经理都出席。
工会与会员之间的交流则更为频繁和密切,钱家良说,会员有什么事情都可以随时来找工会,工会办公室有专职人员负责接待。此外,工会委员会与工会代表每年还会召开一次交流会,工会收集会员们反映的意见建议,并提交给企业行政部门。
“工会要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而且他们有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要求时,工会也要重视。出现后面这种情况时,工会也要做好解释和调解工作,尽量把职工和资方请到一起沟通协商;如果沟通不下去,我们就建议职工走法律程序。”钱家良认为,这样做是充分体现工会对职工利益诉求的重视,尽量避免事态升级。
“现在无论是会员还是资方碰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找工会,这主要是因为交流渠道与机制很畅通,他们很信任工会。”钱家良表示。正是在员工与资方都信任工会的前提下,从2012年到今年,公司工资集体协商都取得成功,今年工资涨幅约为10%。
企业工会运转得好,既维护了员工的合法权益,稳定了员工队伍,又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据钱家良介绍,该行业其他企业的员工流失率约为10%,而理光的员工流失率仅为4%。工会作为劳资关系的调节器和缓冲带的作用也愈发明显,“员工反映的问题少了,也没有以前那么激烈了。”(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