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新一轮针对重度残疾儿童的“送教上门”服务将于下周启动,全市130名老师本学期将在校外为198名重残儿上9000节课。
残疾儿童的身体已经受到创伤,又因为自身的原因不能入学,这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但他们仍然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我们不能漠视,请给残疾儿童一个机会,这其实也关乎社会公平公正。中山市推出的“送教上门”服务是温暖之举,但任重而道远。
首先,对残疾儿童的关注,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让我们都关注和理解这群特殊的孩子,同时借全社会之力增强“送教上门”服务的力量,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扩大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比例,让那些孩子通过专业教师的辅导,享受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其次,家有残疾儿童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把他当成正常的孩子沟通,即使沟通没有得到孩子的回应,也不能放弃,应该主动让孩子跟社会接触,配合相关老师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促使孩子实现不同程度的进步,让他们积极融入社会,朝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再次,除了政府和残疾儿童父母的不懈努力外,社会的关爱同样不可缺少,不要拒绝和歧视残疾儿童,应对他们加以理解和接受。比如,幼儿园和学校应设立特殊教育班,对他们施以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在入托、入学、治疗与康复以及就业等方面,为这些残疾儿童争取一个平等的机会和权利,让他们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融入到主流社会中去。最后,我们每个人都应取下“有色眼镜”,平等对待那些残疾儿童,对他们的父母给予理解和尊重,营造一种包容和大爱的环境,形成爱的合力,倾注在残疾儿童的身上。
须知,残疾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道路充满艰难,接受教育和康复训练促进身心发展,或是他们改变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应该尽己所能帮助他们圆梦。进一步说,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但关系到残疾儿童教育公平本身,也关系到相关残疾人家庭幸福的问题。中山的“送教上门”服务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值得鼓励、关注和推广。同时,我们要换位思考,应该站在残疾儿童的角度,关注他们的各种权利和权益,把关爱的阳光播撒进他们的心灵,共建共享“幸福和美中山”。
残疾人一小步,社会一大步。总之,笔者认为政府主导,社会配合,把政策层面的优惠和工作重点做到残疾人需要的地方。保障好、维护好、发展好残疾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更要“授之以渔”,提高他们自食其力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确立人生的座标,实现人生的价值。唯多管齐下,才有可能破解残疾人学习、成长和就业和生活等难题,这个社会也才会越来越和谐。(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