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委市政府2013年12月印发了《江门市“大民政”工作方案》,今年,江门市将以建立“四个体系”和实施“两个项目”为抓手,全面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大民政”保障格局:建立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工作体系,建立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立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化建设项目,实施“大民政”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
近日,江门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江门市建立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江门市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工作体系实施方案》、《江门市建设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江门市建设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方案》和《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江门市“大民政”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对“大民政”工作“四大体系”建立及“两个项目”的实施进行了部署,以逐步适应“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发展要求。
公共财政将向“大民政”倾斜。江门市委市政府提出,政府投入将在“大民政”格局中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公共财政要向“大民政”倾斜,并决定成立“大民政”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市民政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推进“大民政”工作。
到明年每千名老人将拥有养老床位40张。《江门市“大民政”工作方案》提出要建立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到2015年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梳理全市面积300平方米以上且证照齐全的闲置国资养老服务设施并予以改造,落实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养老事业并做大做强,推动医疗养老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逐步把养老机构提供的符合条件的医疗服务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在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管理方面,江门将用3至5年时间形成政社分开、权责分明、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系,2015年实现每万人拥有持证社工5人以上。社区服务体系方面,江门将在各市区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并逐步推开,逐步推行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2015年力争实现每个社区拥有5个社区社会组织。
江门还将整合现有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救助资源,建立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该体系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以及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司法、残疾人等救助制度为支撑,以临时救助、慈善援助等为补充。政府将整合各部门救助资源,实行“一口管理”,通过社保卡实现低保金、临时救助、高龄津贴等社保服务“一卡通”,使全市社保资金基本做到社会化发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市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平台,避免“重复救助、多头救助和遗漏救助”等现象的发生。
(江门市妇儿工委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