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13年江门市城镇基本养老、城乡(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分别参保178.06万人、384.17万人、69.63万人、72.73万人、69.60万人,其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53.28万人。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完善和提高,社保覆盖的人群越来越广,与之相对应的是社保经办机构人员数量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尤其是基层社保经办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社保经办服务水平大打折扣,而这与参保人不断要求个性化的服务形成了鲜明的矛盾。江门市创新管理模式,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不仅有助于提高社保经办的服务水平,也提高了社保经办的效率,促进城乡经办服务均等化;通过向商业金融购买服务,基本实现城乡社保服务全覆盖;通过与保险机构合作,推行大病医保,构建了江门市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得到了实惠。
政府购买,社工免费提供社会保险上门服务。2012年5月,江门市社保局首次尝试购买社工服务,为蓬江、江海两区特殊人群提供社会保险上门服务,服务对象可以打电话提前预约。上门服务是该局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实现的,也是该局购买社会服务的第一次尝试。上门服务不仅是为服务对象盖个养老金、医保待遇资格年审的章,提供专业的社会保险政策介绍,还提供心理抚慰、健康评估等很多人性化的服务。市社保局不断拓宽待遇资格上门年审服务范围,从2012年服务蓬江、江海两区的参保人拓宽至服务居住在蓬江、江海两区的江门市参保人,积极引导各市、区通过购买专业服务为困难人群提供社保经办上门服务,目前恩平、新会、鹤山三地正积极开展上门服务前期准备工作。截至去年10月底,共为579人、2252人次办理社保待遇资格年审上门服务。而且,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继上门免费年审服务后,又开展住院探访服务,提供指引患者办理《特定病种门诊专用证》等。协理员进行探访、慰问、引导以及政策宣传,让患者知道哪些情况可以享受特殊病种有关待遇,哪些情况需要转诊,哪些情况可以享受家庭病床服务等,让患者更清楚自己的权益。
便民服务点基本全覆盖到村,村民不出村可享社保待遇。随着新农保全覆盖,为了破解征缴难、发放难的难题,使惠民政策高效和农民对接,市社保局与邮储银行合作,在农村设立社保服务站,将服务延伸至基层。作为农业大市的江门,探索了一条切实可行的便民之路。因大部分银行网点网络仅延伸至镇一级,大多数行政村缺少银行金融设施,加强基层服务力量、提高服务可及性是全市社保经办机构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市社保局购买邮储银行的服务,依靠邮储银行“福农站”这一平台设立社保便民服务点,提供社保便民服务,站点分布在圩镇、较大行政村中的超市、茶楼、米铺等当地群众信赖的商家。在服务点只需刷卡就可领养老金,还可刷卡缴存城乡居民养老费和医疗保险费,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村就能享受社保待遇,安全快捷缴纳城乡居保费。目前,全市共建立939个社保便民服务点,基本实现社保便民服务点覆盖全市行政村。截至去年10月底,在社保便民服务点领取待遇人数11.37万人,金额3133万元;缴费人数9124人,金额412万元。
医保引入商业机构,群众大病更有保障。2014年1月1日起,江门市大病医保开始实施,社保部门与商业保险机构合作,构建了多层次的社保体系。大病保险制度是通过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确定承办的商业保险机构。最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中标,成为承接大病医保的保险机构。江门成为广东省14个地级市中推行大病医保的城市。通过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大病患者发生的住院高额医疗费用得到进一步保障。城乡医保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限额达30万元(其中基本医保20万元、大病保险10万元),比去年提高了14万元;职工医保的最高支付限额由原来的范围内费用30万元提高至60万元(其中基本医保20万元、大病保险40万元)。
(江门市妇儿工委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