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珠海市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重视儿童教育和儿童关怀,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创新开展儿童活动,打造幼儿教育品牌”的要求,以文化创意引领儿童发展,精心打造具有珠海特色儿童工作品牌。
做好“家”字文章,打造“家和万事兴”品牌
抓实家庭教育,举办“家和万事兴”系列公益讲座。依托珠海市家教研究会,发挥高校、各名师名校长、教育机构、优秀家长的积极性,每周六在市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将中心打造成长效性、普惠性、公益性的家教讲坛。同时在社区、学校开展各类讲座、小组活动以及亲子互动活动,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和儿童服务进社区、进学校。全年共举办家教讲座89场次,开展亲子活动96场,服务孩子约3万人次,近万家长受益。
做好各类家庭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和宣传。配合全市“德行珠海”活动,珠海市妇联大张旗鼓开展“家庭美德之星”评选,在市中心繁华路段等40余处公交站点、路牌等人流密集地张贴大型海报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在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通报料热线,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及基层推荐的典型,每周采编、报道家庭故事。活动持续8个多月,全市各级妇联广泛宣传发动,广大城乡家庭热烈响应,踊跃参与,有三百多个家庭报名参选。中国妇女报专题报道称:强调立体的家庭关系,评选五个家庭角色类别,这在全国还是首创。
举办两届幼儿美展,打造幼儿美术创意教育品牌
珠海市以文化创意引领儿童工作,以六一儿童节、马戏节为契机,依托园长联谊会,成功举办两届“遇见材料·重塑想象”幼儿美术创意作品展,每届展期三个月,均展出幼儿作品上万件,受益儿童近5万人。创意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创意十足,吸引了近九万人参观,受到了全国、省市领导、专业美术工作者的高度赞誉,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品牌效益。创意美展在引领幼儿美术创意教育方面的有益探索和经验,在福州第二届全国幼儿美术教育研讨会上受到广泛关注,在全国幼儿美术届产生了较深影响。为扩大品牌效应,创意美展的形式还将延伸到西部地区、社区及幼儿园,珠海市将首期打造5个村(社区)儿童创意室,由专业美术老师每周定期为辖区的儿童服务。
注重学前教育管理,发挥公办园示范带动作用
发挥公办幼儿园示范带头效应,推进珠海学前教育质量提升。3月,由市级公办园牵头,整合全市60多家幼儿园成立了市园长联谊会。通过举办美术创意美展、研讨会、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提升公办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凝聚力。
推动公办幼儿园分类事业改革取得重大胜利。在珠海市妇联的积极推动和不懈努力下,9月市编办、市人社局分别下发文件,确保妇联属下各园人员编制、岗位设置以及财政补助得以保障,原属市教育局的共乐幼儿园也归属到市妇联管理和服务。
做好幼儿园招生改革工作。今年,珠海市公办幼儿园实行招生改革,按计划招生的70%面向社会招生,30%由各园自主招生,市妇联属下五所公办园启用电脑派位招生方式,招生改革顺利完成。
优化未成年人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举办欢乐海螺城堡 “六一”晚会。珠海市妇联与电视台共同精心烹制,为全市儿童献上六一文化大餐—欢乐海螺城堡“六一”晚会。晚会在电视台演播大厅录制,全市各幼儿园及小海螺电视少儿艺术团共十四家演出单位的五百多位小演员参加了晚会。
举办“我的梦·中国梦—爸爸妈妈,我有个梦想”明信片传递活动。珠海市妇联与市教育局联合,在母亲节、六一节期间,通过明信片传递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将个人梦想、家庭梦想与国家梦想结合在一起。
开展“让梦想起飞”庆“六一”关爱活动,所有参加活动的180多名儿童均来自珠海西部地区贫困、留守家庭。通过看电影、参观大学园区、中山故居等活动引导并激发流动、留守、及困境家庭儿童学习成长动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
继续开展爱心父母大联盟活动,帮扶困境儿童
关爱特殊困境儿童。广泛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帮扶斗门龙溪村患肌无力的两兄弟,评选他们的母亲许平莲为“家庭美德之星-十佳好母亲”。并通过爱心企业聘请“荣誉员工”,每月发800元工资、十几位女企业家每人每月捐助100元的“百元爱心”活动,以及联合媒体对两兄弟的情况进行长期关注,从生活和心理上对两兄弟进行慰问和关怀等形式进行爱心接力,目前这个爱心活动仍在延续中。
举办“我到珠海看大海—雅安学习夏令营”、“信宜留守儿童珠海行”等系列扶贫助困活动,搭建珠海与地震灾区、贫困山区的帮困平台。珠海市妇联通过发动属下幼儿园捐款、创意展售画、在南屏北山音乐会上爱心筹款等方式筹集资金,邀请芦山47名师生到珠海参加为期6天的精彩夏令营,在全市掀起了积极参与公益事业,集聚道德正能量的热潮。
开展传递爱眼正能量国际爱眼日宣传,引导全社会关心和重视学生视力保护问题,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珠海市妇儿工委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