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近日,江门市妇联、市教育局、市文明局、市家庭教育研究会联合组成调研组对江门市家长学校建设、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试点和推进家庭教育大讲堂进学校、进社区(乡村)等家庭教育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各市(区)妇联、教育局、文明办等部门参与了调研。
调研组一行以实地考察、座谈交流和查阅资料的形式,深入四市三区先后召开了15场座谈会,走访了1所幼儿园、8所小学、1所中学和2个社区、3个村委会的家长学校和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试点,其间,听取了7个市、区家庭教育工作情况的汇报。
江门市家庭教育有良好的基础,得益于作为全国8个试点地区之一,广东唯一的试点城市,江门市承担了全国妇联主持的中国政府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6-2010年合作周期的重要项目—“家庭教育与性别平等”项目试点工作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本市在参与推进全国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进步。全市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网络健全,市及各市(区)建立了家庭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镇(街)、社区(村)及家长学校成立了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100%镇(街)办起婚育学校、100%中小学、幼儿园和70%城市社区、50%建制村办起了家长学校。促进了全市家庭教育工作形成对新婚夫妇→孕妇(准家长)→婴儿家长→幼儿家长→小学生家长→中学生家长→高中生家长开展教育的序列,使全市0-18岁儿童家长受教育成为环环相扣,相互衔接的整体。江门市家庭教育工作走在全省仍至全国的前列,2011年,江门市成功“创文”,江门市妇联荣获“全国未成年人工作先进集体”。但长期以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城市社区、建制村家长学校办学没有工作经费,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的知识欠缺、能力不足,制约了家庭教育工作发展。本次调研,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反映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尽快建立家长学校师资培训机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队伍的能力建设,使家庭教育指导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职能部门联合、专家学者介入,深入基层“接地气”,听取民意摸实情,以点带面对全市推进《江门市指导推进家庭教育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实施;巩固“创文”成果,《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家庭教育指标的落实情况以及全市家庭教育工作机制、阵地、队伍的建设和工作模式、工作品牌等工作现状进行调研“把脉”,发现亮点、破解难题,撰写调研报告,提出措施建议。为下一步争取各级党政重视,发挥职能部门优势,凝聚专家学者力量,整合社会组织资源,融合家长群众智慧,推进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江门市妇儿工委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