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经济社会的发展多有创新之举,志愿服务工作也不例外。巾帼志愿服务在广东得到蓬勃发展,既与广东先行先试的大环境息息相关,也有着深厚的文化积累。踏入新时期,广东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奋力开拓妇女儿童事业和妇联工作的新局面,开创具有广东特色的巾帼志愿服务新篇章。
巾帼志愿服务全国领先
翻阅广东开展志愿服务的历史,记者发现,广东是全国开展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志愿服务起步最早、发展最快、规模最大。作为志愿服务重要组成部分的巾帼志愿服务也在全国领先。据介绍,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承办全国六运会、九运会。几十万妇女响应妇联号召,直接参与赛事服务,照片登上《南方日报》头版,亮出了巾帼志愿服务的旗帜。全国妇联就曾在广东省召开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启动仪式。
据了解,最近20多年来,广东巾帼志愿服务持续、蓬勃、健康发展,不仅从阶段性走向经常化,从服务个别群体扩大到多种群体,服务形式从单一走向多样,并开始从关注受助个体需求满足拓展为着眼于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领域。几百万名南粤巾帼志愿者,上万支志愿服务队集结在妇联巾帼志愿服务的旗帜下,用无私与奉献谱写着时代巾帼的光辉诗篇。
打造巾帼志愿服务品牌
“队伍专业化、服务项目化、制度规范化”,这是珠海市开展巾帼志愿服务的特点。珠海市妇联主席梁慧芳表示,在实践探索中,珠海市巾帼志愿服务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国情市情妇情需要,又充分融入港澳先进元素的发展路径。据统计,目前珠海市巾帼志愿者人数两万多人,有各类巾帼志愿服务队伍300多支,参与服务近20万人次,覆盖了约50万群众,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其实,不独“珠海模式”,记得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广东各地妇联根据自身资源条件不断探索创新,珠三角各市更是领跑全省的巾帼志愿服务工作,打造出一系列巾帼志愿服务品牌。如“阳光妈妈”“广州妈妈”“爱心父母”等巾帼志愿工作品牌;队伍专业化、服务项目化、制度规范化的“珠海模式”;政府向妇联组织购买志愿服务的“中山模式”;引进专业社工为社区居民和家庭提供各类志愿服务的“深圳模式”“东莞模式”;依托全市30多个妇女社团组成巾帼义工分会,开展志愿服务的“江门模式”等。
开创巾帼志愿服务新篇章
广东省各级妇联对开展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的探索和创新,大力拓展妇联工作领域,增强妇联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塑造了妇联新形象。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妇联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奋力开创具有广东特色的巾帼志愿服务新篇章。据介绍,下一阶段,省妇联将继续推动巾帼志愿服务,具体措施包括进一步健全巾帼志愿者招聘制度,完善巾帼志愿服务管理方法,完善定期培训和激励表彰机制等。
近年来,广东部分地市已注册成立不同形式的巾帼志愿者组织。2012年底,广东省巾帼志愿者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审议表决了《广东省巾帼志愿者协会章程》,并选举通过了理事会成员。记者发稿前收到最新消息,广东省巾帼志愿者协会已完成注册相关工作,正式成立。省妇联有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将立足新起点,创造新业绩,努力开创广东特色巾帼志愿服务工作新局面。
(来源: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