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广东省妇联、安利公益基金会农村儿童友好社区创建项目启动仪式在河源市东源县灯塔镇结游草村村委会广场举行。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省妇联主席、省妇儿工委副主任温兰子,省妇联副主席丘瑞清,安利公益基金会主席郑李锦芬出席仪式,当地儿童、家长代表等约150人参加。
农村儿童友好社区创建项目,由广东省妇联、广东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实施,安利公益基金会投入200万元。项目覆盖河源、云浮、梅州、茂名、揭阳、潮州6个地市的26个村(社区),约10万人口。帮助项目村建设以家庭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儿童关爱、保护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公益服务场所,提高留守儿童的家长、临时监护人家庭教育的能力,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启动仪式由省妇联副主席丘瑞清主持,省政协副主席、省妇联主席、省妇儿工委副主任温兰子致辞。温主席指出: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照顾监管,成长环境存在诸多不足。儿童安,则家庭安;家庭安,则社会安。关爱留守儿童不仅要靠政府的支持,还需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动员各方力量,推动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的长效机制,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和进步。同时,温主席对安利公益基金会慷慨解囊,与省妇联、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合作实施“农村儿童友好社区创建项目”表示衷心感谢。
安利(中国)围绕儿童、环保两大主题,开展过多项公益活动,捐赠、赞助款项超过5亿元人民币,帮助了115万名儿童。去年,在了解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后,安利公益基金会捐款200万元与省妇联合作开展“农村儿童友好社区创建”项目。
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目前广东省农村留守儿童达100万人左右。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照顾与监管,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堪忧。家庭教育缺位容易导致他们行为不规,学习成绩下降,心理危机加剧,存在意外伤害与犯罪机率增大等成长风险与安全隐患,对儿童身心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特别对低年龄段的儿童的影响更加深远。
为推进家庭教育和儿童关爱、保护功能进社区、进乡村,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家庭共同参与儿童事务的管理,2011年6月,省妇联发文提出创建“儿童友好社区”。目前,“儿童友好社区”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从首批10个省级示范点到现在,全省各级已建立约300个儿童友好社区。省妇儿工委把建设儿童友好社区项目作为实施广东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八大示范工程之一并推动省委省政府将建设儿童友好社区工作纳入对各地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同时,计划今年与省财政厅及相关成员单位联手,重点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项目,以实事化运作的项目支撑规划实施。
(来源:广东女性E家园 省妇儿工委办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