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地贫”)是广东省出生缺陷高发、以及围产儿和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包含地贫防治项目在内的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是我省及江门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八大示范性工程之一,已纳入医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畴,省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地贫产前诊断服务给予补助,江门市财政也将其纳入市级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配套补助资金项目。近日,为切实做好本市地贫群体干预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江门制定出台了《江门市地贫干预项目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到2016年地贫筛查和诊断技术得到普及,全市产检对象地贫初筛率(血常规)达95%以上,广大群众地贫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80%以上的重型地贫胎儿在产前得到干预”的总目标。其中,包含三大具体指标:一是地贫筛查和诊断适宜技术得到普及。孕产妇产前地贫初筛率(MCV、MCH)达95%,95%以上的初筛阳性者能得到确诊和有效的遗传咨询,携带相同类型地贫基因的夫妇生育时进行产前地贫基因诊断比例达85%;重症地贫胎儿产前干预率达80%;孕28周前干预率达55%。二是医疗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各助产机构开展地贫产前筛查服务的比例达95%,使用地贫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比例达90%;每三年接受项目技能培训覆盖率达85%。三是建立常规化的地贫防治知识宣传机制。地贫防治知识在群众中得到普及;接受婚检、孕前、孕期保健、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儿童保健服务的人群接受医护人员地贫干预服务咨询率达90%以上,育龄人群地贫干预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地贫新生儿家长地贫干预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下一阶段,江门市将成立地贫干预工作专家组,负责干预工作服务规范和流程的修订,项目的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和评估督导等工作;逐步建立以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为主干的地贫“产前筛查—产前诊断—追踪随访”服务网络,将地贫群体干预工作纳入孕前保健和孕产期保健服务内容,为围生期人群规范开展地贫群体干预工作;同时,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以社区为基础,以婚前保健门诊、孕前保健门诊、产科门诊和产科病区、孕妇学校等为阵地,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民众地贫等遗传性疾病知识知晓率,对婚前保健人群、孕妇、儿童家长及其家庭作包括地贫知识在内的遗传性疾病的重点指导。
(江门市妇儿工委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