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韶关市浈江区委、区政府拿出30万元对382名优秀乡村教师进行了奖励,其中工龄20年以上的农村教师每人奖励500元,工龄30年以上的奖励800元,工龄40年以上的奖励1000元。
据悉,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的公平,浈江区委、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实施规范化学校建设工程。浈江区启动创建教育强区工程以来,将扶持重点向农村学校转移,有70%的基建工程属农村学校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约3000万元用于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成功推动乐园镇、花坪镇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到2011年将实现100%的学校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到2013年基本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二是建立支持农村教育的教师人才激励机制。对农村教师在职称评聘、绩效工资、评优选先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逐步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水平。2007年起,建立了教师支教制度,城区教师必须要有在农村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经历,才能进行中、高级职称聘任。目前,已有300多名城区教师参加了支教活动,大力地支持了农村教育发展。同时将新招聘教师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教,五年内不得调动,充实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三是广泛开展教育互助活动。全区有7所学校加入省、市千校扶千校队伍,25所学校加入区的城乡教育互助共同体,比例高达80%,城乡学校通过互派教师任教、共同开展教研活动、举办报告讲座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城乡教育的整体质量。
浈江区委、区政府表示,此次要坚持提高对农村教师的奖励标准,并形成长效机制,以鼓励优秀教师扎根农村,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韶关市妇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