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上午,以“关爱女性健康,共享幸福生活”为主题的中山市适龄妇女“两癌”检查项目活动在黄圃镇文化广场正式启动,500多名当地妇女参加启动仪式,韩泽生副市长出席活动讲话。此次活动标志着中山市在妇女健康领域实施的民生工程迈向新阶段。这是中山市实施妇女发展规划中的项目之一。
近年来,中山市不断推进实施妇女发展规划,使广大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权利进一步实现,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程度不断提高,妇女工作不断步上新台阶。
拓宽妇女就业渠道,让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并实现人生价值
从2009年8月开始,南朗镇榄边村委妇代会主任严淑贞和她的街坊姐妹们,成立了南朗镇第一家工商注册登记的家政工作坊——榄边朝阳工作坊,64位经过正规培训的家政员与南朗镇多家公司签订了劳务协议合同,走上了家政钟点工岗位。无独有偶,横栏镇三沙村“农业工作坊”自2010年7月份挂牌成立以来,在“农业工作坊”参与劳务派遣的人员有近200人,其中妇女132人、残疾人员28人。
近年来,中山市不断拓宽妇女就业渠道,促进妇女上岗就业,妇女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程度越来越高,全市基本实现男女平等就业。目前,全市创新组建和筹建农业工作坊、家政工作坊、园艺工作坊达到18个,为“4050”妇女、特困妇女、残疾妇女创造千余个工作岗位。全市共开设各类社区灵活就业载体168个,吸纳就业6100多人,每月增收约千元,一大批家庭生活改善。中山市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鼓励本地户籍及高校应届毕业女学生,城镇户籍“零就业家庭”40周岁以上的妇女,农村户籍“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残疾、低保等困难妇女通过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带动失业妇女就业。深入开展青年创业行动,通过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集市等形式,为女青年搭建成功创业的平台。
自1998年开展“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以来,涌现了一大批岗位建功、岗位成才的先进典型,取得了设一个岗、带一批人、挂一块牌、树一面旗的显著成效。至今,中山市共创建全国巾帼文明岗13个、广东省巾帼文明岗63个、市级巾帼文明岗239个。巾帼文明岗涉及通信、劳动保障、税务、交通、工商、卫生、教育、金融、社区和非公有制企业等多个领域和行业,品牌覆盖面不断扩大。“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为中山市广大妇女参与和谐中山建设、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搭起良好平台。
政府投入财力,全方位提升妇女健康水平
2月28日下午,小榄镇联丰社区卫生站二楼聚集着20多名当地妇女,她们坐在长椅上等候进行妇女“两癌”筛查、免费婚前检查或孕前检查。家住小榄镇联丰社区的31岁妇女詹丽冰,愉快地做了一次妇女“两癌”筛查,得知自己一切正常,她内心很高兴。“这样的检查对妇女身心健康很有好处,感谢政府对我们妇女的关怀照顾。我感觉我们比自己的父母前辈幸福多了,我妈妈以前从未享受过这样的免费医疗保健检查。”
记者随医护人员进村入户回访部分接受过免费妇检的妇女,家住小榄镇南河大街的居民莫海霞抱着她那1岁零7个月的儿子,笑容满面地告诉记者,免费婚检、免费出生缺陷产前筛查以及妇女“两癌”检查,她都全部参加了,因此,她生了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全家人过得很幸福。
自2006年起,中山市在广大妇女中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2010年全市婚检率67.3%,比2006年的11.49%有较大幅度提高。从2010年起,市政府投入700多万元推行免费出生缺陷产前筛查服务,为全市户籍孕妇免费提供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和先天性心脏病等三个项目的筛查服务。2010年底,全市共10697人参加免费产前筛查,免费产前筛查率为76.71%,通过筛查发现异常和医学需要终止妊娠68例,对阻止出生缺陷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另外,通过不断完善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加强对新生儿疾病的筛查力度。目前,全市共筛查新生儿达30万余例,覆盖率达99%,筛出并确诊G6PD缺乏症、苯丙酮尿症等阳性病例一千余例。通过全面有效地实施出生缺陷三级干预工程,中山市2010年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6.16‰,较2009年有所下降,切实有效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
为提高妇女常见疾病普查普治率,市妇儿工委一方面深入村(社区)开展女性健康和“两癌”预防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服务妇女群众达6万人次;另一方面以小榄、东区、东升为试点,在适龄已婚妇女中开展普惠性的宫颈癌和乳腺癌(“两癌”)检查项目。2010年,全市妇科常见疾病普查普治率从2006年的49.41%提高到68.08%。从2011年起,我市每年投入665万元,实施适龄妇女“两癌”检查项目,三年将为全市15万名适龄妇女进行“两癌”检查,同时整合社会资源为有需求的贫困妇女阳性者提供适当的医疗救助。
目前,中山建立市、镇(区)、村(社区)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市级专门建立一所以突出妇幼保健为特色的专科医院;镇级建立较为完善的防保网络,全市23个镇(区)都已成立预防保健与妇幼保健所;村级妇幼防保专业队伍不断充实,妇幼防保工作管理不断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居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全市现有社区卫生服务站252间,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基本实现“病有所医”。目前,每名妇女都可以享受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和生育保险。2010年,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33.45万人,其中全市女性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9.71万人,比2000年增长了23倍多;女性参加生育保险109.71万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75.88万人。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优化,中山市妇女的健康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妇女参政议政领域有新突破
3月6日上午,刚刚在村两委换届中新当选黄圃镇吴栏村党支部宣传委员的卢桂芳,正忙着组织村里的妇女到镇文化广场参加中山市适龄妇女“两癌”检查项目活动启动仪式,并现场报名参加“两癌”检查。她是该村两委成员中唯一的女性,所以她感到很光荣,也深感责任重大,“感谢上级党组织对我的多年培养,使我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农村妇女能够进入村两委参政议政,那是党和政府对妇女的重视和关怀,我当然会很珍惜这样的机会,为群众多办实事。”
近几年来,市妇儿工委围绕妇女发展规划中“村(居)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指标,抓住2011年村级换届的契机,提前介入,开展女村官情况专项调研,形成《关于我市妇女参政议政的情况汇报》送市委市政府,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并协调组织、民政等部门研究对策措施,推进女性进村(社区)“两委”。截至2010年底,全市村委会成员中,女干部有114人,占17.61%;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干部有212人,占36.8%。女性进“两委”比例和村(居)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逐步提高,保证了妇女参与基层决策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益,如期实现规划目标,攻破了妇女发展规划的难点。
根据妇女发展规划的要求,市妇儿工委协调有关部门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对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努力提高女性参政议政的程度。坚持同步规划、同步培养,把女干部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规定女干部培养人数比例,有目标、有计划地加强女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切实为优秀女干部脱颖而出开放“绿色通道”。2010年,“市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69.05%,比2001年的26%增长43个百分点,创下我市历史新高。
帮扶困难妇女群体,增加妇女福利
2011年1月26日,民众镇民平村身患风湿性心脏病的39岁农村妇女梁月珍,从市妇联主席梁丽娴手里接过一笔特困家庭春节慰问金,激动地说:“还是娘家人没有忘记我们呀”。从1月24日至26日,市妇联与多个部门联手展开春节慰问困难家庭系列活动,分成六个小组到各镇区慰问困难家庭的妇女儿童,让她们在兔年春节来临也感受到党的温暖。
市妇联相关人士介绍,为了让全市的困难家庭妇女能过好新春佳节,市妇联争取到市妇女儿童健康促进会、市慈善总会、悟悦慈善资金、中国移动中山分公司、市地税局和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持,共筹得善款128多万元和物资一批,开展“送温暖,促和谐”2011年春节慰问活动。
目前,中山市已建立起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以临时救济和医疗、住房、子女教育救助为辅助,以社会互助互济和优惠扶持政策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和长效机制,有效保障我市妇女获得经济资源平等权利和机会。至2010年底,全市共30名儿童接受家庭寄养服务,24名儿童接受家庭助养服务, 为1570(人次)儿童免费进行体格检查,为126名残疾儿童进行各类手术治疗,共减免手术费近130万元。整合社会资源,募集并撬动善款300多万元,多渠道帮助单亲贫困家庭和困境儿童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
记者还了解到,市财政从2008年起每年投入200万元实施“妇女民生直通车”项目,并结合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的建设要求,将城市资源带进基层农村、社区,面对面地服务妇女群众。到2010年10月,该项目累计召开民生座谈会 72场,倾听1651名单亲特困妇女心声;组织开展法律健康咨询、义帮义诊义助义教、普法文艺义演等大型外展活动248场,服务近20万人次;举办创业指导、家教、健康等专题讲座775场,22万多人次参与;帮助弱势妇女、家庭跟踪解决困难1655宗,带动社会帮扶317万元;建立妇女综合信息网站,累计有130万人次点击。
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妇女素质全面提高
2010年暑假期间,记者在沙溪镇龙瑞小学电脑教室里看到,50多名“大龄”学生由学校老师手把手地教着如何使用电脑。“不学习真不行了,小孩的电脑知识早把我们甩在后边了。” 40岁的龙瑞村村民李大嫂右手握电脑鼠标感慨地对记者说。这是中山市“万名家长学电脑”活动场景之一。
从2003年起,中山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施以学历技能培训为重点的“女性素质工程”,为妇女提供多渠道的教育培训,女性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大力推进学历教育,由市财政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妇女参与学历培训与提升,市镇村三级联动,结合各地的产业特点、妇女年龄和素质状况,动员组织妇女参加不同专业的学历培训,累计超过1万人就读并顺利毕业(结业),妇女学历水平与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个人发展的层次和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贡献度不断提升。妇联、农业、劳动、科技等部门联合推进妇女农业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让妇女增强就业本领,累计超过30万人次的妇女受惠,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得到改善与提升。
2010年,中山市委在市妇联设立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市财政每年投入168万元开展家庭教育,配备2名专职人员,打造了“万名家长学电脑”、“中山家教公益大讲堂”、“家长培训登记制度”等大型家教活动品牌,提升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活动共惠及家长10万多人。2010年,全市家长学校达标率保持100%,儿童家长家教知识知晓率达98%。从2011年起,市镇两级财政按生均7元/年的标准,投入专项经费358万元,支持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开展规范化建设。
妇女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维护
近年来,中山市建立健全全市反拐行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加大力度侦破涉及妇女儿童的严重暴力犯罪,有效遏制强迫妇女卖淫、强奸妇女案件,妇女儿童权益得到有力的保障。至2010年底,全市共破拐卖妇女案件287起,拐卖、拐骗儿童案件45起,破案率分别为97.62%、84.91%。
与此同时,中山市通过各种法制宣传教育渠道,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妇女儿童的反拐意识、自我防范和法律意识,从源头上预防侵害妇女儿童权益各类违法犯罪的发生。发挥法律援助处、志愿团体等各种社会力量,为妇女儿童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积极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至2010年底,市法律援助处共代理妇女儿童法律援助案件2064件,接待妇女儿童来访58757人次,接听妇女儿童来电咨询37511人次,开展妇女儿童维权法律讲座226次,授课群众122773人次。(中山市妇儿工委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