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强产科质量建设和管理,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2003年,茂名地区孕产妇死亡15人,死亡率18.27/10万(2002年为21.15/10万)。为进一步降低我市孕产妇死亡率,保证母亲安全,近日,市卫生局在市妇幼保健院召开了2003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讨论会。市直孕产妇死亡专家评审组成员及各县(市)妇幼保健院分管领导参加了会议。
在会上,专家们详细分析了这些死亡病例,并提出预防措施,指出导致悲剧的主要原因是:1、缺乏孕期保健知识。农村是孕产妇死亡的高危点。这15例死亡病例中,有12人是农民,占80%,主要是经济贫困家庭,文化水平较低,自身缺乏孕期保健知识而又得不到家庭的照顾,同时也没有得到孕期保健管理。2、私人接生仍是孕产妇死亡的“顽疾”。在家庭接生和接生站分娩死亡的共5人,占33%。由于家庭接生员缺乏系统培训,基本专业知识、基本技巧未能熟练掌握,识别高危分娩和难产的病人能力低、处理问题经验少,出现险情处理不当,上送不及时,而导致死亡。3、基层卫生院业务水平有待加强。现基层卫生院技术力量较薄弱,对高危妊娠、羊水栓塞、产后出血认识不足,缺乏经验,预防措施不足;对催产素使用管理不规范,适应症掌握不够,造成使用不规范。
针对我市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卫生部门根据专家们提出的建议,将采取如下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要深入宣传《母婴保健法》和实施办法以及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社会、家庭尤其是妇女真正了解法律、法规,自觉参与卫生保健;深入宣传计划生育,提高群众优生优育意识。二是设立母婴保健专项资金,尤其边远农村、山区贫困孕产妇可按照农村特困户资助办法,解决围产保健、高危住院分娩经费,保障母婴安全,力争2010年达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三是提高住院分娩率,转变接生员职能。做好接生员由接生工作转向孕期保健宣教工作的培训,抓好农村孕产妇保健和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四是发挥三级保健网的作用。加强各级医院互相合作、沟通,制定保健员和各级医疗机构职责及危重孕产妇会诊、转诊、抢救制度,规范产科管理,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五是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