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三、初三学子返校复课后,孩子们如何就餐、学生午餐是否营养,一直备受家长关注。市疾控中心牵头制定的《中小学生营养配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已正式发布实施,这意味着中小学生营养配餐有了深圳标准。
一是每周提供食物种类不少于25种。学校食堂和供餐单位应在满足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所需能量和营养素需要的基础上,进行食物同值互换,做到食物多样,适时调配,注重营养与口味相结合。每天提供的食物种类应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每天至少提供4种新鲜蔬菜,只供午餐的学校至少提供3种新鲜蔬菜,禁止使用野菜、野生菌。每天提供至少1种新鲜水果。学校食堂和供餐单位优先选择水产类或禽类,畜肉以瘦肉为主。每人每天提供300g以上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建议每人每周提供50克至70克坚果。
二是《指南》提出学生餐要清淡,每人每天烹调油用量不超过25克,每人每天食盐不超过5克,轮换使用不同种类食用油。烹调以蒸、炖、烩、炒为主,尽量减少煎、炸。冷荤冷菜、生食类食品、四季豆、鲜黄花菜、野生蘑菇、发芽土豆等高风险食品均列入“黑榜”。
三是对学生餐从业人员也提出指引,学生餐相关从业人员应接受合理配餐和食品安全培训,学校食堂或供餐单位应配备专职或兼职营养专业人员。(深圳市妇儿工委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