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首页 > 调查研究
失衡之忧与变革之策:中国农村女教师发展报告
来源:本网 日期:2014-09-26 23:25:33

  又是一年教师节,《新女学周刊》如期奉上每年一期的“中国女教师发展报告”。与2012年、2013年主打报告重点关注高校女教师不同,2014年,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农村女教师——这个被认为处于“全体教师队伍最底层”的特殊群体。
  览阅“农村教师支持服务与政策研究”项目报告,我们感到了失衡之忧。近年来,随着女教师在教师总量上占据半壁江山,农村教师的性别结构也发生了同步变化,女教师增幅更加明显。然而,失衡之忧并非仅仅基于农村教师性别结构的失衡,而是性别结构失衡表象之后隐藏的诸多因素令人堪忧。农村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农村教师队伍的过分女性化对农村学校和农村学生的发展有何影响?又会如何制约女教师自身的发展?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女教师对农村教育发展贡献不菲,在照顾和关怀留守儿童并为女童树立角色榜样上更是担当重责。面对失衡之忧我们必须探寻变革之策,因为促进乡村教育发展需善待女教师,善待女教师须让政策更温暖!
  让政策更温暖,需要制度设计的普惠化,通过普遍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让其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职业尊严;让政策更温暖,还需要制度设计的人性化,通过积极实施“教师安居工程”、教师轮岗制度、教师跨县流动、完善农村教师培训制度等具体政策,让农村女教师安居、安心、乐业;让政策更温暖,更需要将性别视角纳入制度设计全流程,即把对女性发展的关注融入制度设计、实施、评估每个环节。
  忧则思变,变能解忧。让我们以此报告触发变革之思,期待农村女教师绽放笑容,活得有尊严、有底气、有奔头!
  农村教师性别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调研数据显示:县一级中小学女教师数量总体高于男教师,乡村学校代课教师也以女性为主,但农村女教师的构成比例随学校层次的升高而递减;女性担任领导岗位比例极低。究其原因,一是劳动力市场的分层以及机会多样,导致男性逐渐退出农村教师岗位;二是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难,以及教师的事业编制吸引她们选择农村教师工作。而农村教师队伍的过分女性化不利于农村学校和农村学生的发展,对女教师自身发展也形成一定制约。
  我国农村教师队伍性别结构现状
  为了深入了解城镇化的进程,以及近10年出台的农村教师招聘和管理政策,会带来农村教师性别比例哪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农村教育和女教师又会有什么影响?“农村教师支持服务与政策研究”项目组在2011年~2014年间,对贵州、云南、河北3省4县进行多次基线调研,采集了大量的有关教师性别结构变化的数据。
  从全国数据上看,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师队伍总体性别结构持续发生着变化,新中国成立初女教师仅占14%,20世纪90年代超过30%,1995年以后,女教师在总量上逐步接近超过男教师,并呈逐年增长的态势。据统计,以中学教师为例,从1951年至2011年60年间,女教师由7800人增至176.7万人,占全体教师比例由10.60%增至50.13%,增幅为39.53个百分点;小学女教师由22.4万人增至328.87万人,占全体教师比例由18.40%增至58.68%,增幅为40.28个百分点。
  农村教师的性别结构也发生着同样的变化。数据上看,2001年,县镇、乡村小学女教师分别占小学专任教师的65.85%和43.31%,2009年,这两组数据变为68.16%和46.11%。县镇初中女教师的比例从44.40%上升为47.88%;农村初中女教师从36.55%上升到41.67%。高中专任教师队伍中,农村女教师上升幅度更大,2001年,这一比例仅为29.16%,到2009年,上升至41.74%,增幅达12.58个百分点。总的说来,在我国农村教师队伍中女教师增幅明显。
  个案县教师队伍性别结构
  本文的农村教师主要是指在县城及以下的乡镇和村小任教的专业人员,而更为典型的农村教师是指在乡镇和乡镇以下的学校工作的专业人员。项目组的基线调研采集了大量的有关教师性别结构变化的数据。
  县城中小学女教师数量总体高于男教师。以河北Q县为例, 2013年的数据显示,该县县镇所在地的两所小学女教师的总数量远高于男教师。
  农村女教师的构成比例随学校层次的升高而递减。以河北省Z县2013年提供的数据为例,县城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三级学校男教师比例随学校层次升高而增加,女教师的情况恰恰相反。河北省Z县中小学男教师与女教师比例分别为:小学28.3%和71.7%;普通初中44.2%和55.8%;普通高中51.4%和48.6%。
  在乡镇特别是村一级学校中男教师占大多数,但年龄普遍偏大。以河北Q县G镇为例,该镇共有村小15所,教师共计105人,镇中学1所,教师41人,村小男教师人数近乎女教师1.5倍。其中草场小学等6所小学均没有一位女教师。另据统计,45岁及以上年龄段的男教师54名,占全体男教师总数的62.79%;45岁及以上年龄段的女教师只有4名,占全体女教师总数的6.78%,即同年龄段的男教师比例比女教师高出56.01个百分点。
  最基层学校女教师将成为主要力量。目前虽然绝对数量上女性数量还少,但是从男女教师年龄结构以及新招教师女性占绝对多数的数据看,不用10年,随着年过50岁的男教师相继退休,中青年女教师将成为乡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以“特岗”教师(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原人事部、中央编办下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联合启动实施“特岗计划”,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以这种方式招聘的教师称之为“特岗教师”)为例,全国连续8年招聘的特岗教师中,女性占大多数,有些贫困县高达80%以上。
  乡村学校代课教师也以女性为主。以贵州省W县为例,据统计,2012年该县女代课教师所占的比例是男代课教师的近2倍。这一现象在小学表现得更为明显,女代课教师与男代课教师数量比可达到3∶1。代课教师的岗位虽为部分文化水平较高的乡村女性提供了新的工作机会,但也反映了代课教师作为低端劳动力更多是女性的事实。
  女性担任领导岗位比例极低。据2014年的调研统计显示,云南、贵州、河北3省4个案县中,女性充任中小学正职校长职务的不足10位,完全没有女校长的县也不占少数。事实上,不仅学校正副校长的岗位缺少女性,就是在包括教务主任、后勤主任等中层干部岗位上,女性的参与比例也非常低。
  农村教师性别结构变化原因及影响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分层以及机会多样,导致男性逐渐退出农村教师岗位。
  男性离开教师岗,寻求更高收入和更高地位的职业,而他们的退出又再次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使农村女教师的阶层与地位不仅处于我国职业划分中的低层,更是在全体教师队伍中处于最底层。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化的发展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农民进城打工者迅速增加,虽然城市的大门同时向农村男女敞开,但这些打工者仍以青壮年男性劳动力为主,2004年农民工中男性所占比例为66%,甚至一些具有冒险精神,不甘于低薪酬的男教师也纷纷辞职离开乡村学校进城打工。
  以贵州省W县较为年轻的“特岗”教师收入和支出为例。2012年,该县“特岗”教师工资收入主要由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组成,加上班主任津贴,月收入在1500元~1800元。而对该县X乡中心校两组教师(已婚与单身)月消费进行统计之后,存余几乎为零,甚至很多教师每月都有不同程度的赊账、欠账情况。
  ——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难,以及教师的事业编制吸引女大学生选择农村教师工作。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分税制和农村税费改革,使县一级财政面临困难,无法提高教师收入,乡村教师职位对高校毕业生、特别是男性更是缺乏吸引力。而对于农村女大学生而言,近年来,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农村籍女大学生成为就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其性别和户籍差异使其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几乎成为一个被边缘化的就业群体,相对于其他工作,体制内的乡村教师工作往往成为女大学生的最优选择。据2012年在贵州省的基线调研发现,该省某师范院校就业处提供的连续4年“特岗”教师报考情况来看,报考“特岗”教师的学生中女生多于男生,农村户籍学生多于城镇户籍学生。
  ——婚恋与人身安全成为制约女教师群体稳定的重要因素。
  农村女教师总人数占多,但偏远村小教学点难以长期坚持,其人身安全与婚恋成为制约女教师群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以调研的贵州省为例,村小教学点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在基线调研的贵州省W县X乡某小学,除校长是男性外,其余4名均为女性。学校无力安排教师住房,这4名年轻的女教师不得不寄居在该村已废弃的村委会两间破败的旧房子里,校舍和教师宿舍上漏下湿、不蔽风雨。
  另外,在对贵州省W县S乡中心校进行调研时,该校校长面对近年来连年分配而来的年轻女教师连声叹息:“我们中心校2009年分来9名年轻的特岗女教师,结果,来了一年不到一下子跑了6个,现在还剩的3个至今都还没找到对象。要想留住这些女教师就必须得替人家考虑,这么年轻的女孩子,在村子里没有合适的对象,根本留不住。”该校一名刚分配来的“90后”“特岗”女教师,对她的个人恋爱问题进行访谈时,她惆怅地说:“农村学校教学任务重,而且这里太偏僻,基本没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村里的年轻人(男性)又少,找对象不易!”
  调研发现,类似情况在贵州、云南和河北3省很多,也有很多这样的农村女教师,她们年龄普遍较低,97%在30岁以下,其中超过65%的年轻女教师未婚。随着乡村学校女教师的增多,她们的吃住、安全、婚恋问题日益突出,这也往往成为她们离职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村教师队伍的过分女性化不利于农村学校和农村学生的发展,对女教师自身发展也形成一定制约。
  在很多农村地区,受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和性别角色的刻板偏见,女性仍承担着家里大部分的劳动,包括一些农业劳动,特别是对一些家中男性外出务工的家庭而言,结婚生子之后家庭事务大多由女性负担。因此,家庭事务的处理和家庭建设在农村女性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生活的满足感也越来越具有家庭中心的色彩,尽管她们还扮演着教师角色。这些因素从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教师群体内部的竞争和成员间的协作密度,从而使农村女教师群体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这也致使这些女性不能完全投身于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其成就感相对较低,而且这种低成就意识也使得她们忽视乃至放弃了自身提升的可能性与女性群体间的合作,放弃了自身专业能力发展的机会。
  在对贵州省W县S乡的女校长进行访谈时,她一边工作背上还背着不到两岁的孩子。当问及有关她身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困境时,这位W县唯一一名女校长无奈地答道:“女人出来工作不容易,做领导更是难!家里学校两肩挑,两头都要付出,家里的事管不好,人家会笑话你;工作上干得不像话,人家也会说三道四。男人们在外面,只要干得行就体面。我是自己要强,两面都想做好,所以过得就特别累。”这位女校长道出了农村女教师自我发展和成长的瓶颈。(来源:中国妇女报)

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04965号

地址:广州市中山一路梅花村3号 邮编 :51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