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首页 > 调查研究
探寻留守儿童问题化解路径:留守与流动 都非终极方案
来源:本网 日期:2014-09-15 22:33:08

  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6100多万,占农村儿童总数37.7%,且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亲情缺失、生活照顾、安全保障、心理健康被视为留守儿童群体的4大突出问题,如何进一步缓解留守儿童问题,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在成长发展中,获得必要的情感慰藉和及时的家教指导,已成为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各界齐参与的社会话题。随着国家关于新型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等相关规划的出台,各界普遍认为,留守儿童问题的化解路径已初现端倪。
  看着头上那轮明月,坐在家门口,小如哼唱起那首已烂熟于心的英文歌——《you are my sunshine》。说起自己在刚刚结束的暑假,与30多名小伙伴在深圳音乐厅的演出,她咧开了嘴,会心一笑。
  又是中秋夜,10岁的小如已习惯,爸爸妈妈要在异乡工作,没法回家团聚,这个小姑娘更怀念近两个月“小候鸟”式的生活——登台歌唱、与父母朝夕相处,被她称为“留在那边的美好回忆”。
  走出粤北山区,前往近200公里外的珠三角打拼,在小如的家乡——广东河源柴金县早已成普遍选择。外出务工已是国人极熟悉的词汇,在推动无数城市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在多个劳务输出地造就一个越来越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全国妇联儿童部此前在首届留守儿童公益峰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6100多万,占农村儿童总数37.7%,10年间已增长200多万,且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亲情缺失、生活照顾、安全保障、心理健康被视为留守儿童群体的4大突出问题。让人尤为担心的是,这一群体中父母双方外出的占46.74%,其中大多数与老人一起生活,甚至有部分儿童是独自留守,“这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特殊群体。”全国妇联儿童部部长张小媛认为,“留守儿童并非问题儿童,大部分都是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我们要做的,是用真情唤起孩子们的归属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在学界也引起关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段成荣教授认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陆续出台,“对于化解留守儿童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社区与家庭是重要关爱平台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是中央早已做出的顶层设计,“意味着各方将在化解留守儿童问题上持续‘发力’。”段成荣说。
  全国妇联曾在相关调研报告中,将“关爱体系”概括为,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重点、以社区(村)为依托、以家庭为核心、以社会参与为支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
  在留守儿童人数达400多万的广东省,为了加强社区对儿童的教育功能,从2011年起,省妇联就率先在全国开展创建“儿童友好社区”工作。2013年,又动员社会力量实施了“农村儿童友好社区创建项目”,投入资金200万元,在河源、云浮、梅州、茂名、揭阳、潮州6个欠发达地市的26个村(社区)设立“儿童活动中心”,为2岁至12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文化娱乐、家教培训及心理辅导等关爱服务。
  截至目前,妇联组织已巩固发展了由70多万名专兼职人员组成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队伍。各地还建立了8万多个儿童之家,并已启动建立150个儿童快乐家园,搭建亲情沟通、知识学习、家教指导、心理支持、关爱帮扶的有效平台。同时与教育部等部门在全国确立的40个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示范、试点市县区,也已取得初步成效,正在形成各具特色的关爱模式。
  留守儿童关乎经济社会发展
  留守儿童问题县委书记亲自抓,这在各地并不多见。
  “面对一张张孤独、缺乏自信的小脸和一双双呼唤爱、渴望亲情的眼睛,多少次我的内心为之触痛。”说起留守儿童问题,河南通许县委书记路云的表情变得凝重不少。这位女书记说,一想到通许6万多名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母亲的她感同身受。
  除了亲任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领导小组组长,在路云的施政逻辑中,扩大工作岗位供给,是为了让更多外出务工的父母能返乡工作,回到孩子身边;推进产业发展和小额贴息贷款,是为了让返乡父母能渐渐富起来,孩子们的生活水平也会提高;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为了习惯城市生活的外出务工父母,能返乡享受无差别生活,更安心留在家里……
  在通许,许多人都知道,他们的书记即使是招商引资,都不忘说:“你们在这里投资,能让更多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是名利双收的好事情。”
  “如果县里12万在外务工人员,能够多回来一些,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更重要的,孩子们也不会再和父母两地分隔。”路云颇为骄傲地说,“我始终觉得,留守儿童问题对于党委政府而言,其实就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实现无差别市民化是根本
  流动优于留守。这在学界已成为留守儿童问题现状下的普遍共识。
  “但流动儿童可能回家,留守儿童也可能跟随父母进城,这两个状态其实是二而一的问题,都不是化解问题的终极方案。”段成荣认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陆续出台,其实已可从中发现化解留守儿童的路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真正实现无差别的‘市民化’才是问题化解的核心。”
  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是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在新型城镇化规划设定的基本公共服务指标中,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要求也最高,比例接近全覆盖。“这绝不是一件在哪里上学的小事情,而是事关社会公平正义的大问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说。
  2013年,我国7.3亿城镇人口中,有2.34亿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结构。“这正是留守儿童形成的根本原因之一。真正的市民化直接关联户籍制度改革,其核心就在于公共服务均等化。”段成荣说。
  暑期在深圳留守儿童合唱团的培训,让刚刚升入小学三年级的小如知道,原来城里孩子大多早已开始学英文。她在学唱《you are my sunshine》时,只能把歌词中“you are my sunshine,my only sunshine”写成“有阿买三晒,买哦你三晒”,才能跟上合唱节奏。
  现在,小如希望,自己可以去城里读书,然后告诉也不大懂英文的父母,那句歌词的意思——“你就是我的阳光,我唯一的阳光”。(来源:中国妇女报)
  

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04965号

地址:广州市中山一路梅花村3号 邮编 :51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