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首页 > 调查研究
努力创造适宜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调研报告
来源:本网 日期:2013-09-30 20:03:28

  按照省妇儿工委《2009年实施广东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重点问题调研计划》,我厅迅速成立了由分管厅领导任组长,相关业务处室领导及有关人员为成员的调研小组,部署调研任务,先后到有关市、县(区)文化部门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我省妇女儿童社会文化环境进行调研。经整理、分析,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广东妇女儿童社会文化环境基本情况 
  实施国家和省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和规划以来,我省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妇女儿童文化事业得到发展,妇女儿童的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表现在:
  1.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网络,妇女儿童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一是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多年来,我省持续投入和广泛开展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特别是从2003年提出建设文化大省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步形成五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截至2008年年底,全省文化系统建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32个,有独立建制少儿图书馆4个,总藏量273.57万册(件);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全部设立了少年儿童阅览室,总坐席10000多个。全省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3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600个,其中市级以上群众艺术馆全部建有少儿活动部,县(区)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少儿活动室作为必设活动项目。全省村(社区)文化室8575个,基本上都设立了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各类博物馆152个;青年宫、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少年科技站、科技馆等156家。这些遍布全省的文化活动场所,在提供文化服务工作中积极倡导性别平等,儿童优先的先进理念,充分满足广大妇女儿童的文化需求。

        二是创新运行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我省从2003年起先后启动了全国首创的“广东流动图书馆”、“广东流动博物馆”和“广东流动演出服务网”三大流动服务网络。目前已建成65个广东流动图书馆分馆,共配送图书78万册,接待读者2053万人次,阅览图书3861万册次。以省博物馆为中心的“广东流动博物馆”,现有成员单位有57个,近年先后制作30多个不同类型的展览,举办了93场次巡回展览,参观人数达250多万人次。由省文化馆牵头的“广东流动演出服务网”,整合全省文化(群艺)馆(站)创作演出文艺节目资源,选择优秀节目进行跨区流动展演,仅2007年就为基层群众送戏1.6万余场,受益观众4000万人次。“三流动”有效盘活了现有文化资源,有力改善了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特别是农村妇女儿童看书难、看戏难、看展览难等问题。
  三是实施重点文化工程。我省大力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到2008年,全省建成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及“广东数字文化网”1个,市县支中心58个,镇村基层服务点依托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广东数字文化网”根据未成年人成长进步的需求,精心安排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强的文化信息资源,努力让健康的文化信息资源通过网络进入校园、社区、乡村、家庭,丰富广大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全省采取政府采购、社会参与、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方式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逐步实现了农村每村每月放一场电影的目标。
  2.积极推进文化艺术的大繁荣,妇女儿童文化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自2006年至2008年,我省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共获重大艺术奖164项,先后创作出获文化部文华大奖的音乐剧《星》和杂技剧《西游记》等。2009年《桃花雨》、《骑楼晚风》、《山乡风云》等多部剧目获邀到北京参加有关庆祝活动演出。每年全省上演各类剧节目1000多个,演出4万多场次,观众达4500多万人次。这些现象表明,广东文化呈现出厚积薄发、精彩纷呈的喜人局面。同时,为推进妇女儿童文化艺术繁荣健康发展,全省各地积极组织和引导文艺工作者认真研究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妇儿事业的新特点,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努力创作出思想内容健康、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妇女儿童题材作品,以鲜活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弘扬和宣传男女平等性别文化,培养教育青少年。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我省新创作的妇女、儿童题材艺术作品近100部,年平均生产作品近20部。每年我省妇女、儿童题材文艺作品年平均演出场次近600场。其中,儿童题材作品演出场次约占总演出场次的75%。如,2009年3月在广州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是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儿童剧展演活动,共有来自全国17个省、直辖市及中直单位的21台剧目共演出了42场,约38000人次观众观看了演出,平均上座率达98%。近几年,每个冬末春初,省内各有关艺术表演团体都会组织送戏下乡,妇女、儿童剧目下乡演出更是日益频繁。如广东话剧院儿童剧团、广东省木偶剧团等找准市场,连续几年组织优秀木偶剧到幼儿园、学校和少年宫进行演出,在暑假期间组织优秀剧目的免费演出,几乎场场爆满。
  3.大力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妇女儿童综合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全省定期举办导向性、示范性、制度化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如“岭南舞蹈大赛”、“百歌颂中华合唱大赛”、“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岭南民间艺术展演”和“少儿艺术花会”等活动,这些群众性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极大丰富了城乡妇女儿童的文娱生活。如“少儿艺术花会”是配合中小学第二课堂活动,为加强少儿艺术教育而举办的全省性少儿文化艺术活动。到目前为止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每届都吸引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的积极参与。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带动了全省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各地依托遍布城乡的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广场等载体相应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文艺活动,形成了四季不断的群众文化活动和展演网络。文化广场吸引了大量群众,特别是妇女儿童参与。他们已成为我省群众文化的主力军,从中也受到健康的文化艺术熏陶,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4.发挥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效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为倡导儿童优先,从2004年5月1日起,全省文化系统所属公益性文化设施单位对未成年人实行免费,全省各地博物馆进一步更新服务理念,了解服务对象,在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2008年3月份开始,全省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先后实行全民免费开放,当年共接待游客千万人次,其中有大量低收入人群和妇女儿童。目前,全省104家文化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100%免费开放。大部分地区博物馆都已建立起互动机制,开展“博物馆进校园”活动,为学校的理论教育提供实习、实践的平台。在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等宣传活动中,各地博物馆结合主题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宣传展览活动,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让青少年成为活动的主角,以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作用。2008年下半年开始,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素质教育,丰富中小学生的校外文化生活,全省在368个各类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传习所中,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传承教育活动,让青少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增强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
  全省公共图书馆为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有意识地向未成年人倾斜。如,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免费免证阅览,召开面向未成年人的读者座谈会、读书会、公益讲座,与小读者进行心得交流;每年利用“4·23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读书月等开展读书活动,举办优秀少儿图书展、书画展,有针对性地向不同层次的未成年人提供适合他们阅读的各种新书,培养未成年人自觉走进图书馆、使用图书馆的意识,使未成年人在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5.文化市场繁荣有序,社会文化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
  多年来,我省联合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针对文化市场不同时段的任务和特点,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认真落实把关责任,全力开展查处取缔文化市场无证无照经营工作,认真排查歌舞娱乐、电子游戏(游艺)、网吧、电影放映以及营业性演出等公众聚集文化经营场所存在的治安突出问题和消防安全隐患,坚决堵塞安全死角和漏洞;全面检查音像、艺术品、娱乐经营场所以及互联网文化、网络游戏经营单位,严厉查缴含有色情淫秽和破坏民族团结、违反宗教政策等禁止内容以及侵权盗版等非法文化产品,严肃查处危害未成年人的读物和视听产品,严格审查面向未成年人的游戏软件,抓好网吧专项整治工作。据初步统计,2009年,持续开展文化市场执法、网吧和互联网低俗之风治理以及低俗音像制品清查等专项整治行动,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56.8万人次,检查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场所29万多家次;受理举报3117件,立案调查各类违法违规案件2626宗,办结案件2614宗;吊销经营许可证42家,依法取缔各类无证照文化市场经营场所13366家,进一步规范了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为庆祝建国60周年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创新网吧监管手段,建立全省网吧监管平台,实行网吧义务监督员制度,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黑网吧”查处取缔执法主体问题,理顺了执法工作体制,网吧长效管理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全省文化市场经过近些年的整治,网吧秩序好转、网络环境改善,荧屏声频明显净化,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得到治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取得显著效果,以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技术监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广大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得到有力的“护航”。 
  二、存在不足和问题成因 
  1.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
  一些地区领导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政府对公共文化投入不足,以至于该项事业的发展尚未能适应时代的步伐以及妇女儿童的实际需求。
  2.妇女儿童文化事业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
  特别是基层文化建设比较薄弱的地区,妇女儿童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农村的文化建设不仅在设施建设与城市存在显著差异,人才资源也存在较大弱势,而且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不足,远不能满足广大青少年的需求。
  3.公益文化机构的活力有待提升
  由于经费困难的制约和人才资源存在较大弱势,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还不够高、针对妇女儿童开展的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仍需丰富。优秀的妇女、儿童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各地对妇女、儿童题材的艺术作品创作缺乏足够重视,特别是女性题材作品偏少;我省现有的专业儿童剧团仅有寥寥几个,在制度建设、市场推广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创新能力不强。演出市场的激烈竞争,对儿童剧团的创作、生产形成了冲击。
  4.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工作任务还很艰巨
  当前文化市场监管工作还有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我省采取严厉措施查处“黑网吧”,使其蔓延的势头得到明显遏制,但“黑网吧”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仍然有一定的数量;一些网吧仍存在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现象。二,网络淫秽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明显减少,但一些违规网站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通过各种手段继续传播淫秽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三,仍有商贩在出售各种非法出版物,部分校园周边也还有不法商贩向未成年人兜售色情出版物的现象。
  三、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妇女儿童作为公共文化重点群体落力抓好文化服务
        全省文化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城市社区妇女儿童特别是农村的妇女和留守儿童以及各企业的外来女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重点群体,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有针对性地开设活动项目并抓好落实,促进妇女儿童群体既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又能积极参与文化创造,陶冶身心。
  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妇女儿童文化建设提供扎实的基础
  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到2012年,建成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公里文化圈”,完善健全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覆盖率,使全省城乡群众人人享有公共文化服务,文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同时,特别注重在全省城市社区和农村行政村按照“五个一”的标准建设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设施,即一个文化室,城市社区的文化室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农村行政村的不少于300平方米),内设展览、图书阅览、多功能娱乐活动项目;一个小广场,可作球类活动和放电影、文艺演出综合使用;城市社区的小广场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行政村的不少于500平方米;一个文化宣传橱窗;一千册以上藏书和5种报刊、杂志;一批文体器材设备,为促进我省妇女儿童就近享受和参与文化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3.进一步实行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扩大妇女儿童的服务范围
  为使更多的妇女儿童享受就近、便捷、无偿的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要继续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免费开放服务,在全省文化文物系统的所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免费开放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国有博物馆、美术馆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制度,有条件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应向社会免费开放。各级展览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也应逐步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从2010年开始,将组织在368个各类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传习所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传承教育活动,增进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4.进一步加强艺术培训教育,提高妇女儿童文化艺术素质
  各地的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机构,要继续广泛开展文学艺术基础知识的普及和人文素质教育工作,通过培训、引导、辅导等多种形式,努力培养妇女儿童的文化兴趣,提升妇女儿童的文化素质。加强对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运用民族传统、地域特色等鼓励群众自娱自乐;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手段,创新公益文化活动的运作模式,拓宽服务领域,以适应妇女儿童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5.进一步加大面向妇女儿童的文化产品生产,增大公共文化产品数量和提高服务质量
  各级文化部门要树立精品意识,挖掘女性、儿童题材艺术作品,形成我省妇女、儿童艺术作品精品库,推出一批妇女、儿童题材文艺精品力作,加强对儿童剧团的扶持和建设,注重树立品牌,打造新的艺术品牌。满足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6.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为妇女儿童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一是全面建立和落实网吧管理责任制,深化网吧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认真解决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和“黑网吧”等社会热点问题,引导网吧向健康、有序方向发展。二是加强营业性演出的审批和监管,坚决打击和取缔低俗色情演出,净化演出市场。简化演出审批手续,出台繁荣高雅艺术演出的扶持政策,进一步繁荣演出市场。三是继续推动娱乐场所阳光工程的实施,做好歌舞娱乐场所的禁毒宣传工作,配合公安机关做好场所的禁毒和消防安全检查工作,消除治安和安全隐患。四是继续协同有关部门加强校园及其周边地区文化市场的清理整治,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广东省文化厅课题组)

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04965号

地址:广州市中山一路梅花村3号 邮编 :51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