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

首页 > 专题 > 第七次全省妇女儿童工作会议 > 妇儿成就 > 地市亮点

惠州:强化联动形成合力,化解涉家暴婚姻家庭纠纷

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24-05-22

  惠州坚持把贯彻实施《反家庭暴力法》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实抓牢,将反家暴工作纳入平安惠州建设、法治惠州建设工作内容,纳入惠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重要内容,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反家暴工作格局。

惠州开展维权周健步行活动

惠州开展维权周健步行活动

  议大事、瞄靶心,建好工作大格局

  明确责任,理清流程。2018年9月,惠州7部门联合印发《惠州市家庭暴力案件处置工作联动机制》,全面梳理家暴事件首接应急处理流程、联动部门处理流程等机制,为各级各部门联合开展反家暴工作提供实用性高、操作性强的工作指南。

  统筹协调,强化联动。惠州市妇儿工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多次组织召开全市妇女儿童维权维稳工作协调会,紧紧围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强化部门联动,形成整体合力,在化解涉家暴婚姻家庭纠纷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明确概念,凝聚共识。惠州将家暴警情受理和处置作为开展反家暴工作的重要环节,组织接警员开展全员培训,明确将家庭暴力报警纳入110接处警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接到正在实施家庭暴力的报警和求助后,做到快速处理,迅速出警,予以制止,全面提升了家庭暴力警情处置的速度、力度和精准度。

  优服务、强阵地,筑牢救助保障线

  壮大队伍,协同服务。围绕反家庭暴力和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工作,惠州加大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和服务力度。对需要特殊保护的妇女儿童,依法减、缓、免诉讼费用,把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落实到每一个案件、每一个环节,为家暴案件受害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

  建设阵地,及时救助。惠州完善妇女儿童庇护阵地、救助程序和工作制度。惠州市共设置6个反家庭暴力妇女儿童庇护中心,依托公共法律服务站(室)设立联络点,实现全市75个乡镇(街道)和1325个村(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和法律援助工作室全覆盖。

  把方向,敲警钟,引导思想正能量

  抓好培训,指导实践。惠州落实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制度,将未成年人遭受家暴侵害履行强制报告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纳入全市教职工年度培训教育内容,筑起反家暴工作“校园防线”。基层派出所、妇联、村(居)委会等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协作,共同开展好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让家庭暴力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阶段。

  加强教育,前置干预。惠州在全市各婚姻登记处设置婚姻家庭辅导室,做好前置教育干预,提升婚姻当事人的婚姻家庭责任感,引导建立和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通过优化婚前指导服务减少婚后家庭纠纷产生。

  春风化雨,提升意识。惠州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好反家暴工作的宣传活动,加深群众对《反家庭暴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认识和了解,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切实增强对家暴问题关注重视程度和依法维权能力。

  严执行,重联动,攥紧反暴强拳头

  深化改革,守正创新。强化惠州市中院、惠州市公安局、惠州市妇联等部门协调联动,完善涉家暴案件的证据固定、人身保护令送达等工作机制,实现对家事案件的综合治理。结合《民法典》《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推动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积极探索推动家事纠纷有效化解。2020年至今,惠州共受理家事案件近1万件,办结率超85%,调撤率超40%。

  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惠州各级法院坚持对家暴案件优先立案、妥善处理,在办案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关于加强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等要求,依法有效打击家庭暴力犯罪,妥善审理涉家庭暴力民事案件,构筑坚固司法防线。2020年至2022年,全市共受理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31份,发出人身保护令27份,发出家庭教育令6份,有效维护了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

  抓住要害,刚柔并济。通过实施婚姻家庭纠纷预防与化解项目的形式,惠州链接社会专业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反家暴综合治理的创新模式。首创由公安机关向家庭暴力案件当事人发出接受社工服务通知,惠州市妇联指派社工跟进提供综合服务的家庭暴力干预模式。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晓薇调研时对此做法给与了充分肯定,提出作为经验做法全面推开。

  促共享,长追踪,形成闭环合围势

  数字联网,信息共享。在充分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惠州推动反家暴案件信息共享。2022年6月起,依托全市派出所开具《反家庭暴力告诫书》的警综系统,及时将告诫书及有关档案信息录入执法办案信息系统,加强基础数据收集统计。近5年来,惠州市派出所累计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800多份。

  长效跟踪,积极回访。针对案情敏感或涉及其他需要的家事案件,在案件审结后,由承办法官或法官助理,必要时由妇联、民政等部门协调心理咨询师、家事调查员通过电话、约见、上门等方式灵活开展回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