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

首页 > 专题 > 第七次全省妇女儿童工作会议 > 妇儿成就 > 地市亮点

中山:创新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校园,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

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24-05-22

  性别平等教育是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举措。2014年和2017年,中山市分别被省妇儿工委和国务院妇儿工委确定为性别平等教育试点。中山市妇儿工委、中山市妇联、中山市教育体育局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性别平等教育进校园,培育具有男女平等价值观的新一代。2018年省妇儿工委、省妇联、省教育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在我省全面开展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的通知》将“中山模式”进行深入提炼和推广,2021年“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的中山模式”项目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

中山将性别平等理念融入日常教学。

中山将性别平等理念融入日常教学。

  争取党政支持,完善机制保障经费

  将性别平等纳入决策体系。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性别平等教育,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为主线,将“性别平等教育”纳入上十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示范工程,并在新十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细化“全面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宪法原则和基本国策”“加强儿童性别平等教育”等工作措施。将性别平等纳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载体,如在评选“文明家庭”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中积极营造和倡导男女平等社会氛围。

  建立性别平等教育工作机制。由中山市妇儿工委统筹,成立由中山市妇联和中山市教育部门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由国务院妇儿工委办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项目专家冯继有为领头人的智囊团队。通过辐射带动,打造试点镇区和示范学校。以冯继有老师为主的中山性别平等教育讲师团队在广东省14个地级市、全国15个省市共讲授性别平等教育教师培训课1200多课时,展示或指导课例120多节,为15个性别平等教育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落实性别平等专项经费。中山市政府将推动性别平等教育工作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从2017年开始累计投入市级经费超过200万元。各学校将性别平等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态化开展师资培训组织活动。

  探索试点推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打造示范和试点学校,培育人才队伍。中山从2017年开始通过4所中小学、一个中心城区和一个镇街作为试点开展教学实践,带动全市共42所试点学校2000多名教师参与,并好中选优打造了10所示范学校。示范学校以德育校长、德育主任等为牵头人,并不断吸纳新鲜血液,如班主任、科任教师、生活老师等,定期开展培训、学习研讨活动,实现人才梯队的“传帮带”。组织示范和试点学校教师开展培训、交流学习近30次,覆盖近3000人次。培训既有理论辅导又有实操,既有研讨又有试讲,培训结束后,学员各自研发性别平等课程,教师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如东区柏苑小学在校内举行举行性别平等教育课堂教学比赛。组建性别平等工作交流群,共享性别平等教育工作理念和经验做法。

  将性别平等理念融入日常教学,课程百花齐放。各学校组织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开设专题、融合、实践三类课程,并与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机优化整合,活化了性别平等教育内容,深受学生欢迎。如中山一中性别平等教育课程组,共有40多位初高中老师参与,先后研发了语文学科、历史学科、生物学科、英语学科等融合课;研发了青春期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课。华侨中学创新开发了信息技术融合课。华辰实验学校开发“调查·发现——社会性别歧视研究”实践课。

  将性别平等理念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各示范学校从校园文化、校园活动等进行性别平等教育理念的渗透,让学生在无形中得到教育,如中山纪念中学将性别平等理念融入干部职工主题阅读活动,举办主持人大赛学生选取“性别平等”主题进行阐述;东区柏苑小学开展青少年性别教育游园会。小榄镇第一中学组织学生参与“女士优先有无助于性别平等”为题的辩论赛;市实验小学在学生课外兴趣班选择和在校劳动分工中鼓励学生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如让更多的女生参与机器人兴趣班、足球兴趣班;中山中专加强对女生学科选择和职业发展的引导,消除学科性别刻板观念对女生专业选择的不利影响。各学校还利用家长会、家长工作坊向家长传递性别平等理念。

中山积极推动性别平等教育进校园,培育具有男女平等价值观的新一代。

中山积极推动性别平等教育进校园,培育具有男女平等价值观的新一代。

  加强宣传交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发挥妇联阵地作用加强国策宣传。开展全媒体宣传,形成矩阵,引导全社会共同落实性别平等国策。制作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公益宣传片,妇联微信公众号平台每季度开展“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系列文章有奖留言、评论、点赞活动,制作了男女平等表情包。推动市镇两级妇联通过“三八”妇女节纪念活动、微信公众号、网站、电台、户外电子屏、公交车电子屏等多种途径加强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近5年覆盖群众超过100万人,掀起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热潮。

  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国策宣传。运用妇工、社工、义工“三工联动”模式,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小组和社区活动,开展中山市男女平等主题美术作品征集评选活动,组织男女平等主题情景剧创作和展演大赛,通过市妇联微信公众号连载播放,并将情景剧巡演纳入家庭教育服务项目到镇街巡演。社区家长学校开设主题沙龙,组织男女平等专题教育课程,倡导家长平等参与家庭和社会事务。

  承接调研培训加强试点经验推广。中山市多次承接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和省妇儿工委办组织的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专题调研和培训交流活动,并受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委托编写《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手册》,将中山经验做法提炼成国家级指南。中山市做法得到国务院妇儿工委办、教育部和省妇联领导的肯定,并先后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者社会性别意识培训班、2016年省妇联执委会议、2017年全国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项目启动暨培训会、2023广东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中⼩学师资能力提升活动中作经验发言示范推广,中国妇女报、中国妇运、南方日报、新华网、新浪网、腾讯网、南方网等主流媒体也作了专题报道。天津、江苏、四川、贵州和珠海、东莞、梅州等省市妇女儿童工作相关负责人到中山观摩学习。

  将性别平等教育纳入培训课程。将性别平等教育纳入初任公务员、妇女儿童工作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市内主流媒体从业人员的培训内容,增强各类主体的社会性别意识和视角。如2021年分期组织妇女儿童工作者和主流媒体从业人员140多人参加性别平等主题培训班,分别邀请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原副所长刘伯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卜卫授课,培训学员了解掌握了社会性别理论和内涵,性别平等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中山将进一步深化性别平等理论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继续打造性别平等精品课程,加强性别平等教育的教师培训力度,建设性别友好校园;加强性别平等教育的督导力度;全域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将性别平等教育落细、落小、落实。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