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

媒体聚焦 > 热点 > 省热点

粤知社|育儿补贴上门,你心动吗?

来源:“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 时间:2025-08-01

  说起当代年轻人对生育的态度,用“佛系”这个形容词已经很委婉,没对象的朋友那是一口一个“不婚不育”,叭起来能说三天三夜,有对象的朋友也巴不得往后一直拖,一问就是没钱没时间(倘若你问小编?虚假的小编隐藏个人色彩客观中立,真实的小编晚上十点还在疯狂写稿,家里俩猫都没精力撸,说生育就是一个“oi”,小生累得没招了)。

  咳言归正传,综合网友意见,“不生娃”的理由包括“更追求自由与个人空间”“低能量低精力,照顾自己就够呛”“孕产带来的身体伤害”“担心生育影响职业发展”“育儿成本太高,支付不起”“对孩子成长环境(教育内卷、社会竞争)的焦虑”等;“生娃”的理由除了“顺其自然,按部就班”,还有“人到中年,对曾经的兴趣都失去兴趣,养个娃好再度让世界焕发乐趣”“人间值得,想让孩子来感受美好”“生娃养娃也是人生体验,好容易活一次必须试试”等。

职场女性育儿困境。(来源:AI制图)

  众说纷纭,去年的数据也有喜有忧,根据统计公报,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为954万人,比2023年增加52万人,自2017年以来首次回升,但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仍在减少,对我国下阶段出生人口依然存在影响。

  为了鼓励生育,国家“大招”频出,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从经济支持、时间支持、托育服务、妇幼健康服务、教育支持、住房支持等方面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各省(区、市)普遍延长产假至158天及以上;均设立15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5—20天不等的父母育儿假。截至2024年底,全国托位数已达到千人口4.08个。2024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4.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4.0‰……

  7月28日,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也就是说,202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符合条件的婴幼儿,都可以领取育儿补贴。

  虽然这些补贴在巨大的育儿成本面前像“奶茶钱”,但送上门的人民币有谁不喜欢?而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这实打实地缓解了经济压力。育娲人口研究团队基于《中国统计年鉴2023》中披露的数据计算了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群体的生育成本,显示低收入组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12.6万元,中间偏下收入组家庭为28.2万元。另外,根据该团队的计算,0—3岁婴幼儿的养育成本平均占各阶段总养育成本的20.5%。这意味着3年1.08万元的生育补贴,对这些家庭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支持。

  助力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生育大省”广东绝不落后。据今年7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工作的通知》,广东对符合规定的职工生育医疗费用给予全额支付,7月29日,省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锦汤表示,接下来将加快研究出台政策,把保胎安胎相关治疗费用纳入生育保险支付范围,给予全额报销。

  生育政策释放的信号很积极,不过,要激发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仍需久久为功。今年3月,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实施的一项有2007人参与的两会调查显示,60.6%的受访者期待增强生育保险保障,加大产后康复等的医保支持力度,在增加男性配偶陪产假方面,受访者也提出了建议。

爸爸照顾宝宝,妈妈在瑜伽垫上做产后修复动作。(来源:AI制图)

  作为女性,小编最关注的也是产后康复与男性配偶陪产假,生育意愿的消长背后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价值取向与制度保障效能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抛开宏观概念不谈,孕产之痛和养育之苦是女性对于生育最大的焦虑恐惧。破解“不敢生”“不愿生”的难题,除了直接“打钱”,还要与推进男女同休产假、加大产后康复支持力度、做好托育服务、解决年轻人生育与发展之间的矛盾等结合起来,真正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

  领取育儿补贴小贴士

  申领育儿补贴需要提供以下信息:

  婴幼儿基本情况:婴幼儿姓名、证件类型及号码、出生日期、性别、孩次信息、户籍地址。

  申领人基本情况:姓名、证件类型及号码、手机号、现居住地址、与婴幼儿的关系。

  收款账户类型及账户信息。

  如何提交育儿补贴申请?

  以线上申请为主,申领人可通过支付宝、微信平台“育儿补贴”小程序,或婴幼儿户籍所在省份的政务服务平台,进入育儿补贴申领专区,登录“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申请。

  线下申请需要到婴幼儿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现场办理。

  什么时候可以申领育儿补贴?

  目前,各地正在抓紧制定育儿补贴制度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预计各地可以在8月下旬陆续开放申领育儿补贴。


  策划/梁燕 胡素青

  撰文/话题研究员 刘桐桐

来源:“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