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芳:执着坚毅,妇联人一直在路上
李兰芳,1991年任广东省副省长,2003年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执着坚毅
妇联人一直在路上
文:李兰芳
我担任广东省副省长期间,分管妇女儿童工作,与省妇联共同走过了13年的岁月。这13年间,省妇联为推动广东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比如制定《广东省妇女发展规划》、打造妇联工作品牌、拓展妇联工作领域,开展妇联事务国际交流、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推动妇女教育与人才成长、扶持妇女创业就业、促进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等,成绩斐然,至今回想起来仍欣喜满满。
1997年5月,李兰芳与范徐丽泰、王守初等合影
作为这一进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为能与省妇联的同志们一起工作,感到十分自豪和骄傲。
第一个《广东省妇女发展规划》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加力,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快速发展
1993年,是我担任广东省副省长的第三个年头。这一年,“广东省儿童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更名为“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增加了妇女工作的任务,我担任第一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妇联。
工作的关系加深了我与省妇联的联系。在筹备1995年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期间,广东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相关活动,努力营造关心妇联、关爱妇女、关注妇女问题的社会氛围。
1995年上半年,亚洲及南太平洋区成人教育总会在广州举办“妇女教育研讨会”,广东省妇联作为东道主,与省内相关妇女教育机构共同组织并参与了此次研讨会。这次会议不仅为亚太各国和地区的代表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更展示了中国特别是广东妇女工作的成果,促成了对妇女教育问题的深入探讨,提高了做好妇女工作的认识。
1996年4月,《广东省妇女发展规划(1996—2000年)》(以下简称《规划》)颁布,这是广东省政府制定的第一个关于妇女发展的总体规划,标志着广东省政府将妇女发展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我参与了《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与同志们一起推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提倡完善妇女儿童保护法治与管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在离婚案件中确保妇女儿童权益得到保护,为生活困难的离婚妇女提供经济帮助。我还建议省妇联与相关部门联手,加大对侵害妇女儿童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为受害者提供更多的法律援助和心理支持。
《规划》实施后,广东省女性文盲率降幅超过男性7个百分点,妇女从业人口上升近5个百分点,城镇单位女性专业技术人员提高7.2%;全省有4.83万农村妇女获得农业技术员资格,比5年前增长9.1倍;近2万名妇女在1999年直选中当上“村官”。2000年广东省女童入学率首次超过男生。同时,妇女儿童的生命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婴儿死亡率下降一半,超过全球儿童2000年发展目标提出的要求,并如期达到消灭小儿麻痹目标。2000年,广东妇女平均期望寿命约达到77岁。
2001年6月,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我和妇联的同志们对照国家标准,一一查找当时广东在妇女儿童保健方面存在的差距,比如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率偏低、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偏高、新生儿破伤风高危县数量较多、出生缺陷发生率居高不下、妇女儿童艾滋病感染率呈上升势头等。
问题找到了,需要的是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我和妇联的同志们努力推动妇幼卫生工作法治化管理,把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的执行纳入经常性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依法取缔非法接生行为、打击非法行医,对未经批准擅自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单位,坚决纠正、严厉处罚。
记得2002年春节,我去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探望了一位来自四川的藏族妇女阿莎。当时阿莎身患重病又面临生产,在省妇联和妇幼保健院的帮助下,她顺利生下宝宝。看着阿莎母子平安,我才放心,嘱咐她安心养身体,后续的事情,妇联一定会尽量帮她解决。身处异乡、心情忐忑的阿莎,怀抱着她的宝贝,脸上露出了温暖的笑容。
开辟新渠道,拓展新天地,提高妇女就业率,广东妇女成为经济发展主力军
在妇女就业创业工作方面,省妇联积极鼓励妇女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发展。我和省妇联的同志们共同努力,广东女性失业人员的比例逐年下降,1995年全省城镇年末登记女性失业人员占全部失业人员的58.7%,到2001年底,这一比例降至47.0%。
为了帮助下岗失业妇女重新投入社会,省妇联与相关部门合作,推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加大妇女就业扶持力度。1998年至2002年,共组织了60万下岗失业女职工参加技能培训,为近25万下岗女工提供了免费技能培训,成功帮助125.2万人次实现就业。这些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训,帮助更多妇女实现了就业目标和创业梦想。
2000年12月,李兰芳参观江门市新会现代农业基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2月“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妇联分市场服务中心”正式成立,这是全国首家由妇联承办的具有女性特色的劳动力市场,是一所向社会提供妇女劳动服务和女性劳动力资源的公益性服务机构,承担为广大女性提供职业指导、就业提升、技能培训等任务,并设有职业指导、就业推荐、技能培训、特困人员服务、劳动维权、心理辅导等10多个服务功能区。
就业率提升,就业技能提高,广东妇女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主力军,这一切都凝聚了省妇联同志们的智慧与心血。
总结经验,攻克难点,打造品牌,务求实效
在工作中,妇联的同志们善于分析矛盾、剖析问题,寻找难点,集中力量攻克难点,我们发现在妇女中存在特别困难的群体,她们更渴望得到帮助。2002年起,省妇联开展“四援助”,即“援建母亲安居房、援助子女就学、援助疾病救治、援助发展生产”。
作为妇联工作的主管领导,我特别关注该项目的进展,尤其是母亲安居房项目,主张在分房时优先解决无房户和危房户。每次看到那些困难单亲母亲拿到安居房的钥匙,我都无比欣慰,真心希望她们能改善生活环境,建立幸福家庭,过上幸福生活。
多年来,“四援助”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广东妇女工作的亮丽品牌。
作为千千万万妇女的一员,我深知家庭对女性的重要,一个好的家庭必须有好的家风。主管妇联工作这些年,我和同志们一起积极倡导家庭和睦、家教有方、家风纯正的理念,推动家庭文明建设系列活动,如家庭教育讲座、家庭亲子活动等。
“四援助”“家庭教育”,省妇联这些响亮的品牌和工作成绩,我每每回想起来,都心潮澎湃、如沐春风。
2000年“六一”儿童节,李兰芳为清远市清新区儿童送温暖
面对工作任务,省妇联的同志们从不犹豫,从不懈怠,勇敢坚毅,一往无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和省妇联的同志们坦诚相待、同心协力、共同奋斗,共同进步。
我退休多年,依然非常关心关注全省的妇女儿童工作。我欣慰地看到,省妇联的同志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的工作精神没有变,工作作风没有变,那就是:执着、坚毅、永不懈怠、永远在路上。
我已经80多岁,与省妇联同志们的工作经历,已成为我人生珍贵且温暖的回忆。时光若能倒流,我仍然愿与省妇联的同志们一起工作、一起奋斗。
来源:省妇联宣传部、《家庭》杂志、南粤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