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如何进行家庭干预?权威专家邹小兵教授支招
关爱儿童,就是守护未来。日前,省妇联联合卫健、残联等单位,发布关爱孤独症儿童家庭“六大行动”,成立孤独症儿童家庭关爱联盟,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注和支持孤独症群体家庭。6月1日,广东省妇儿工委、省妇联围绕“少年儿童心向党 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在广州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儿童欢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
活动现场,全国儿童发育行为权威专家、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智库专家、发育行为儿科学专业建立者、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学科带头人邹小兵教授带来了“儿童孤独家庭干预”公益讲座。该公益讲座同步在“南粤女声”视频号、微博、南方网“粤学习”、羊城晚报·羊城派客户端等多个平台全程直播,线上观看超4万人。
邹小兵教授从孤独症的特点、儿童孤独症早期行为特征以及家庭干预模式、方法、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作了详细阐述,为孤独症儿童家长、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赋能。他表示,推广专业人士指导下的儿童孤独症家庭干预势在必行。 “孤独症儿童早期主要行为特征:不(少)看、不(少)应、不(少)指、不(少)说、不‘当’(即不合群或交流不当等)。”邹小兵表示,在孤独症孩子的干预中,尤其强调教育三原则:一是理解、包容、接纳、尊重、赏识孩子;二是快乐、适度、巧妙地提升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改善他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三是发现、培养和转化他们的特殊兴趣和特殊能力。 “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忙着,也不要让孩子一个人闲着。”邹小兵表示,孤独症儿童的家长要保持好心态,控制好情绪,做到“七不”:不打、不骂、不唠叨、不欺骗、不威胁、不利诱、不对抗。当孩子出现良好行为的时候,家长要懂得奖励,可以用零食奖励、玩具奖励、活动奖励、语言奖励这“四奖”。当孩子因为良好行为得到了奖励,就会出现更多良好行为。当孩子犯了错误了,家长可以运用“八罚”原则温和处理:自然结果、逻辑结果、反应代价、简单语言批评、暂时隔离(活动取消、玩具剥夺)、忽略。 邹小兵表示,以社交为中心、家庭为中心的早期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的预后。他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孤独症事业中,关怀孤独症儿童群体的福祉,一方面帮助他们获得及时诊断和科学干预,另一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认识、理解、包容、接纳、支持和尊重,保障孤独症孩子和家庭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利。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即可查看邹小兵教授直播回放 (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