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开展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取得良好成效
梅州市以获得广东省农村儿童友好社区创建项目的四个村(社区)作为示范引领,努力建设以家庭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儿童关爱、保护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公益服务场所,目前共创建各级儿童友好社区27个。
一、注重社会参与,壮大关爱力量
一是成立安利志愿者队伍、镇青年志愿者队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立形成“社区—家庭—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互动体系,开展各项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二是发动乡贤、机关、企事业单位征集爱心父母与困难儿童结对帮扶。依托“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开展扶贫助困活动,组织爱心单位(企业、人士)及志愿者为特困儿童提供必要的救助和帮扶,关爱和服务贫困儿童。三是聘请“五老”人员担任儿童友好社区的义务老师,定期在社区举办革命传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安全和法律知识讲座。四是成立“家长互助小组”,帮助家长扩大社交生活圈子及支持网络,舒缓生活压力,乐观面对生活,交流教育孩子问题。
二、注重环境改善,建设友好家园
一方面,营造清廉透明环境。根据儿童友好社区的《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设立专账,规范财务管理,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各项资金都用在实处。同时,积极向扶贫挂钩单位争取相应的配套资金扶持,对省下拨的资金实行专人记账,所有的项目支出都出具发票,无法出具发票的都实行签领制度。另一方面,打造设施完备环境。针对儿童的生理特点,对社区的室内外活动场地进行适合儿童活动的装修,帮助儿童建立温馨的“大家庭”。儿童活动中心针对儿童特点进行功能分区,幼儿区、童年区、监护区和露天区分区明显,功能齐全。建设休闲文化广场,配置活动中心、农家书屋、乒乓球场、健身器材等设施,部分友好社区还专门设立青少年活动室、篮球场、图书馆、儿童游乐场所以及儿童座椅等一批基础设施。
三、注重提升实效,丰富活动载体
通过部门合作、资源共享、活动共建、阵地共用等多途径把三项行动落到“儿童友好社区”开展丰富活动。一是家庭教育促提高。组织家庭教育讲座或培训活动,邀请本地老师、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大学教授等为儿童及家长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和保护、《弟子规》、《与时俱进,做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家长》等家庭教育讲座。二是亲子活动秀幸福。联合镇青年志愿者开展亲子活动,以“家长同乐”、“我们和爱一起成长”等为主题,开展亲子游园活动、亲子趣味运动会、亲子阅读等各类亲子活动60多场次。三是自助互助显和谐。成立“家长互助小组”,联合志愿者组织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座谈交流会、家庭教育互助会等小组活动。四是宣传教育助成长。组织返乡大学生利用假期为留守儿童开展教育讲座、拓展活动等,向儿童宣传如何自我保护,防止来自外界的伤害。(梅州市妇儿工委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