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首页 > 专题 > 儿童友好城市
广东省农村儿童友好社区创建项目启动
来源:本网 日期:2014-12-26 22:32:27

广东省妇联、安利公益基金会农村儿童友好社区创建项目启动。

  2013年1月14日下午,广东省妇联、安利公益基金会农村儿童友好社区创建项目启动仪式,在河源市东源县灯塔镇结游草村村委会广场举行。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省妇联主席温兰子,省妇联副主席丘瑞清,安利公益基金会主席郑李锦芬出席仪式,当地儿童、家长代表等约150人参加。
  农村儿童友好社区创建项目,由广东省妇联、广东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实施,安利公益基金会投入200万元。项目覆盖河源、云浮、梅州、、茂名、揭阳、潮州6个地市的26个村(社区),约10万人口。帮助项目村建设以家庭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儿童关爱、保护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公益服务场所,提高留守儿童的家长、临时监护人家庭教育的能力,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启动仪式由省妇联副主席丘瑞清主持,省政协副主席、省妇联主席温兰子致辞。温主席指出: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照顾监管,成长环境存在诸多不足。儿童安,则家庭安;家庭安,则社会安。关爱留守儿童不仅要靠政府的支持,还需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动员各方力量,推动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的长效机制,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和进步。同时,温主席对安利公益基金会慷慨解囊,与省妇联、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合作实施“农村儿童友好社区创建项目”表示衷心地感谢。
  安利(中国)围绕儿童、环保两大主题,开展过多项公益活动,捐赠、赞助款项超过5亿元人民币,帮助了115万名儿童。去年,在了解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后,安利公益基金会捐款200万元与省妇联合作开展“农村儿童友好社区创建”项目。
  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目前广东省农村留守儿童达100万人左右。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照顾与监管,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堪忧。家庭教育缺位容易导致他们行为不规,学习成绩下降,心理危机加剧,存在意外伤害与犯罪机率增大等成长风险与安全隐患,对儿童身心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特别对低年龄段的儿童的影响更加深远。
  为推进家庭教育和儿童关爱、保护功能进社区、进乡村,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家庭共同参与儿童事务的管理,2011年6月,省妇联发文提出创建“儿童友好社区”。目前,“儿童友好社区”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从首批10个省级示范点到现在,全省各级已建立约300个儿童友好社区。广东省2011-2020年儿童发展规划将建设儿童友好社区项目作为示范工程;2012年,省委省政府将建设儿童友好社区工作纳入对各地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绩考核指标体系。
  据省妇联儿童部介绍,农村儿童友好社区创建缺乏资金投入,工作更难开展。此次项目的实施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该项目有两大亮点:
  第一是服务人群主要是2-12岁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0-6岁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很大。越是低龄的儿童,与社区关系越紧密,社区越有必要为他们提供支持和服务。目前,即使是在城市,很多社区服务中心,对为低年龄段儿童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这一重要需求也往往考虑不足。这次农村儿童友好社区创建项目,无论是设施建设还是活动内容,都致力于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尤其是填补教育资源缺乏的不足,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保护和促进留守儿童发展。
  第二是服务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项目依托妇联系统,还设置中心管理员与社区志愿者的日常监管与参与,辅以社工与安利志愿者节假日的辅导与支持,为提供服务作保障。
  一是设施细分化。项目在全省26个村(社区)设立“儿童活动中心”,作为2-12岁农村儿童及其家庭,主要是留守儿童及其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活动的固定场所,按照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分别设置幼儿区、童年区、监护区、露天区,按其功能配备相应设施,日常免费开放,很好地推动亲子活动的开展。
  幼儿区(2-6岁):主要用于婴幼儿日常玩耍的安全区域,硬件配置需包括幼儿玩具、幼儿影碟、幼儿爬行垫与休息小床;
  童年区(7-12岁):用于小学生课后阅读上网,及与父母通话,硬件配置需包括电脑(可上网)、电话、儿童绘本读物(500册)、儿童书架(3个)、儿童阅读桌(3个)与折叠凳(30个)、支架式磁性黑板(白板)及彩色笔、画笔、彩色纸等;
  监护区(幼儿监护人):紧临幼儿区,用于监护人的自我学习与教育,硬件配置需包括电视,DVD机,亲子教育影碟与成人座椅。
  露天区:用于儿童室外活动,硬件配置攀爬架、跷跷板、秋千、儿童转椅等儿童游戏锻炼设施。
  二是活动常规化。儿童活动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社区(乡村)特色活动:每村每年至少举办儿童专题活动2次,1次为开展家教情景剧表演、亲子活动等专题活动,1次结合当地传统文化、乡情乡俗开展儿童活动;每村每年至少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咨询2次,日常播放DVD/VCD讲座;印发家庭教育知识图解、手册;每月开展一次亲子游戏或家教互助小组活动。儿童活动中心可在寒暑假单独开展针对儿童、返乡家长与监护人的假期活动,丰富假期内留守儿童的社区生活及其与父母的亲情沟通,充分重视对返乡“黄金季”家长的亲子培训。
  三是服务专业化。各级妇联组织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及转介服务。项目村将建立家教互助小组:由专家指导,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多个每个20人左右的家长、临时监护人以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为目的的“互助小组”,引导自助、互助提高教育理念,掌握正确教育方式,并通过“互助小组”改变家庭其他成员和其他乡村成员的儿童观,促进关爱和保护儿童行动。同时,将引导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加入省妇联网上家长学校,为有需要的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办理家教通手机短信。
  管理规范化。村委会指派一名村委主管此项工作,聘用专职1人 或兼职2—3人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组织爱心父母等志愿者参与有关工作、活动;工作活动场地根据实际情况每周开放5-7天;建立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与社区活动记录在内的档案管理体系,定期跟踪社区留守儿童的动态变化。(省妇联儿童部)

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04965号

地址:广州市中山一路梅花村3号 邮编 :51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