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

首页 > 专题 > 儿童友好城市

韶关市“六个首创”促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来源:本网 时间:2024-04-29

  2024年2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第三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发改办社会〔2024〕136号),广东省韶关市成功入选第三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获批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工作,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韶关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出台实施《韶关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韶关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市人大、政协先后就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工作进行视察和调研,市各相关单位主动担当作为,全市上下齐心共同推动,形成了创建儿童友好城市良好氛围。在创建儿童友好城市过程中,韶关与珠三角城市错位发展,“六个首创”突出韶关特色。

首创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新载体

  市“善美儿童之家”是韶关首创的儿童服务项目,由韶关市妇联主办,以“妇联+爱心机构+学校+村(社区)+社工+义工+志愿者”服务模式,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关爱服务。主要针对留守儿童开展日间照料、心理疏导、课业辅导、游戏陪伴、安全教育、卫生教育、家庭教育、文明礼仪、手工制作、美术音乐体育活动等服务,有效缓解农村留守儿童中比较普遍存在的亲情失落、学习失教、心理失衡、安全关怀缺失、意外事件多发等问题。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已经建成38个“善美儿童之家”示范点,共开展各类活动2974场,为超3.3万名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了31万多次的关爱服务。

首创“模拟家庭”儿童养育新途径

  市民政局、市福利院在社会招募爱心父母,与福利院的孤残儿童组成“模拟家庭”。作为模拟家庭的爱心妈妈,在福利院全职照顾孩子,爱心爸爸白天外出工作,下班时间充当父亲角色,让孤残儿童在享受福利院内康复、治疗、特教、心理等方面专业支持的同时,为他们提供类家庭式的生活与关爱服务,促进他们顺利回归家庭、社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首创“乡村儿童友好”新范式

  以仁化县新龙村为试点,秉承“为儿童创建、请儿童参与、让儿童受益”理念,打造儿童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环境。建立“儿童之家”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成立儿童艺术团、儿童读书会,设立儿童“周末课堂”,举办夏令营暑期培训班。将农村小鱼塘打造成孩子们嬉戏玩水的“大海”,将围墙打造成孩子们涂鸦的画版、心语墙,将篱笆降低让瓜菜蔬果探出头来和孩子们亲密接触,还有沙滩,滑梯、攀爬绳、蹦蹦床、翘翘板等设施,极大地提升了儿童的游戏空间。该村做法得到国家儿童友好专家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获批建设首批“广东省儿童友好示范基地”。

首创“儿童防溺水”新模式

  曲江区创新打造“儿童防溺水”新模式,形成了由区妇儿工委牵头,区妇联、教育、公安、民政、司法、水务、卫健、文广旅体、应急、广电台加区项目办等“10+1”区级单位共建共推的工作网络,与3个干预镇政府形成工作合力;构建了儿童防溺水“政府统筹、部门联动、专业指导、群众参与”的综合防控体系,区、镇、村、组、户五级干预垂直推进。开发了“护苗防溺”微信有奖问答APP、《曲江区“护苗防溺”优秀教学案例选集》、《预防儿童溺水指导手册》、《预防儿童溺水宣传折页》、《曲江区溺水案例警示教育读本》等九类干预工具,打造了“环境整治排除危险、健康科普筑牢防线、防溺活动开展服务、培养技能强化救护、监测评估完善策略”“五位一体”干预模式。儿童防溺水“曲江模式”在全省、全国推广。

首创“儿童阅读打卡”新地标

  创新建设方式,打造文化“新地标”。风度书房建设统一开展选址、设计、装修,统一配送图书和设备、统一形象标识,统一服务管理、统一运营维护,以标准化促进规范化、效益化,加速了风度书房品牌的复制推广。创新管理模式,构建文化传播“新范式”。积极应用智能化管理,通过远程监控管理、开展志愿服务、打造活动品牌等方式,构建了“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体系。目前“风度书房志愿者”已达4229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55万小时。创新运营机制,提升文化服务“新品质”。引入市场化运营管理,改造提升风度书房,增加图书、文创售卖、轻饮食服务等功能。“风度沙龙”“风采学堂”活动举办801场,惠及35386人次。目前,全市共建成风度书房94间,从市辖区逐步拓展延伸到县、镇、村、公园、景区,实现了全域覆盖和中心镇全覆盖。所有书房均设置了儿童阅读区域,深爱城乡儿童欢迎和好评。成功创建第三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荣获2023年度韶关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首创“科普研学”新样板

  作为绿美广东的重要实践样本,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韶关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品牌研学享誉省内外。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围绕生态价值、地球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开展科研和科普,年接待科普研学旅游、亲子科普游、科普夏(冬)令营、教学实习实践团、高校暑期实践活动等近百万人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粤北大数据产业学院在华韶数据谷成立“数创青少年科教基地”和“大数据科普教育基地”,定期实施“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科普及研学活动”。组织100多场“公益科普进校园”“科创研学营” “创新思维训练营”“科创编程亲子游学”等公益科普及研学活动,打造韶关市“首创科谱研学新样版”,服务中小学科技教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23年,全省首个注册成立的科普集团——韶关市科普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标志着韶关科普研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韶关市妇儿工委办公室  供稿)


附件: